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蛤蟆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蛤蟆石,在承德市武烈河東岸馨錘峰的東南端。隔一條山谷,有一巨大的岩石,踞於群峰之巔,似一青蛙欲躍蒼穹,故名。是承德十大自然勝景[1]之一。

基本情況

蛤蟆石,長約二十米,高四十多米。蛤蟆頭探出懸崖,腹下有南北兩個空洞,洞室南北相連,東西貫通,南洞最大,高一米八,寬八米,縱深九米。夏天遊覽至此,可納涼消暑。蛤蟆脊背由承德礫岩中的卵礫石組成[2]。顆顆卵石,光滑細膩,構成了凹凸別致的紋體。其背地勢比較平坦,大小可容納數十人。 除此之外,另外兩個蛤蟆石,一個蹲在蛋糕山東側石棚下邊的平台上,長不過三米,張口昂首,背部凹凸的卵石為質所覆蓋,光滑而明亮;另一個在雙塔山東面雕溝溝口的西山崗上,坐東朝西,正對雙塔。它體態渾圓,頭頂平直略上翹,張着向上傾斜的大嘴。內可容十餘人蹲坐。因此又被稱作蛤蟆嘴。 三塊蛤蟆石的成因各自不同。

蛤蟆石的傳說

據說,黃楊尖山,離南天門最近,每當天庭宴請各路神仙的時候,「八仙」先到黃楊尖集中,等候玉皇大帝下詔傳令。鐵拐李每次到得最早。有一次,他在跑馬崗上散步時,鐵拐李不小心戳傷了一隻蛤蟆,鐵拐李感到很過意不去,馬上用雙手捧起蛤蟆撫摸着向它表示歉意,並用寶葫蘆里的酒灑在蛤蟆傷處,以防潰爛。誰知這隻蛤蟆一轉身,張開大嘴把酒吃進肚裡,並發出「吱吱」的叫聲,似乎嫌少,於是,鐵拐李又向蛤蟆嘴裡灑了幾滴酒,蛤蟆吃得津津有味。鐵拐李很小心地把它放在地上。這蛤蟆一着地就活蹦亂跳地離去了。鐵拐李感到放心了,不一會,「八仙」都到齊,隨即應召到天庭去了。

再說,蛤蟆喝了鐵拐李的酒後,模樣大變,身軀長了上百倍,叫起來的聲音「口牛」、「口牛」,性格也顯得粗暴了。其他蛤蟆見了它都十分驚訝,它便神氣活現地說:「我已經吃過鐵拐李的仙酒,你們喝過嗎?」眾蛤蟆聽了肅然起敬,就稱它為「大王」。它當了蛤蟆王以後,就更加得意忘形,為所欲為了。最後,它決定請鐵拐李幫忙,讓它去當神仙。

鐵拐李得知吃過他仙酒的那隻蛤蟆稱王稱霸,為非作歹,非常生氣。於是,他專程來到黃楊尖山。蛤蟆王見到鐵拐李好像找到了救星,口稱大仙連忙跪在地上磕頭:「大仙,我是您救活的那隻蛤蟆,今日拜見大仙,想請大仙再幫我一把,帶我上天去做神仙矣!」鐵拐李聽了覺得這隻蛤蟆實在太可惡又太可笑,但仍笑着對蛤蟆王說了一句「跟我來」,就一個箭步跨上山頂。蛤蟆王使盡全力,連蹦帶跳,過了快半個時辰才趕到山頂。鐵拐李問它:「累不累?」蛤蟆上氣不接下氣地回答:「累極了。」鐵拐李說:「這麼點路,你爬了半個時辰,還說累極了,你看天有多高,你能上得去嗎?」這蛤蟆死皮賴臉,一邊向鐵拐李磕頭,一邊哭着叫着說:「大仙,你有通天的本領,只要大仙肯幫忙,我就有希望。」鐵拐李決定點化蛤蟆說:「你抬起頭來,我給你指條路。」蛤蟆喜笑顏開地等待着,這時,鐵拐李舉起寶葫蘆把酒灑向蛤蟆,這蛤蟆就在陣陣異香中失去知覺,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蛤蟆王被鐵拐李點化成石以後,眾蛤蟆不知有多高興,感謝鐵拐李為蛤蟆們除了大害。後來,人們為蛤蟆王編了個民謠曰:天高勿算高,野心節節高;蛤蟆稱王不知足,還想上天見玉皇;鐵拐李來罰它,蛤蟆王變成蛤蟆石。奉勸世人都記得:貪心太大要勿得。

視頻

蛤蟆石 相關視頻

河北承德有座磬錘峰,又叫做棒槌山,旁邊還有個蛤蟆石
承德有個蛤蟆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