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血濺美人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崑劇表演藝術(海報)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血濺美人圖》,崑劇《血濺美人圖》新編歷史劇。1980年北方崑曲劇院首演。

劇目介紹

此劇原為陳奔、滌新、王亘等集體創作的京劇《甲申英烈》,被北昆改寫成八場崑劇《紅娘子後傳》,排練後更名《血濺美人圖》。

劇情始於明代崇禎十七年(1644),闖王李自成打進北京。這時候,清兵壓境,將軍李岩提出「撫吳抗清」之策,並親筆在吳三桂寵妾陳圓圓的自畫像《美人圖》上題詩,由愛妻紅娘子護送陳圓圓往山海關。丞相牛金星嫉賢妒能,刻意破壞。他派人暗殺了信使,劫走《美人圖》,追擊紅娘子,挑唆李自成懷疑李岩和紅娘子,下諭截回陳圓圓。致使山海關上擁兵自重的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直逼京城。李自成在敗逃路上又輕信牛金星等人的讒言,冤殺李岩。極度悲痛中的紅娘子,最後為保護闖王旗號,與清兵戰鬥到底,不幸中箭身亡,一腔熱血濺在美人圖上。

此劇由馬祥麟和叢兆桓導演,陸放作曲,王龍根、魯白、朱金亮舞美設計。劇中紅娘子由李淑君飾,李岩由白士林飾,陳圓圓由蔡瑤銃飾,李自成由侯少奎飾。由於該劇劇情曲折跌宕,音樂改革創新多,唱詞雅俗共賞,服飾清新壯美,陣容整齊恢宏,形式場面新穎壯麗,載歌載舞,亦武亦文,故而深受群眾喜愛,初演爆滿六場,很快便被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看中,立即由原班人馬組合,拍成一部崑曲藝術片,在全國放映。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1]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2]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視頻

血濺美人圖 相關視頻

繡入行頭 國家曾為北方崑曲劇院特批黃金
崑曲行當舞台展示 表演 北方崑曲劇院

參考文獻

  1. 【傳統戲劇】滑稽戲(無錫市),非遺網,2018-04-16
  2. 印度梵劇,豆瓣,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