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血竭炮製方法與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血竭炮製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血竭Daemonoropsdraco Bl.的樹脂。麒麟竭採收成熟果實,充分曬乾,加貝殼同入籠中,強力振搖,鬆脆的紅色樹脂即脫落,篩去果實鱗片等雜質,用布包起樹脂,人熱水中使軟化成團,取出放冷,即成「原裝血竭」;在原裝血竭中摻入達瑪樹脂等輔料再經加工,用布袋包紮成類圓四方形(直徑6~8cm,厚約4cm,重250~280g),在其底部印貼手牌或皇冠牌等金色商標,即成各種牌號的「加工血竭」商品,現多按質量高低將其分為加工血竭一等品和二等品。龍血樹的樹脂系含脂木質,經提取而得。

【古代炮製方法】

南北朝劉宋時代有「欲使,先研作粉,重篩過,臨使,安於丸散或膏中,任使用,勿與眾藥同搗,化作飛塵也」(《雷公》)的記載。宋代有炒制(《聖惠方》)的製法。清代增加了酒制、煨制、烘製(《拾遺>;)等炮製方法。

【現代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灰塵,敲成小塊,或研成細粉。

【飲片性狀】

血竭呈不規則的碎塊或細粉,碎塊呈赤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質硬而脆;粉末為鮮艷的深紅色;無臭,味淡,嚼之有沙樣感;在水中不溶,在熱水中軟化。

【質量標準】

血竭總灰分不得超過6.0%,醇不溶物不得超過25.0%。不得含有松香。含血竭素不得少於1.0%。

【炮製目的】

血竭味甘、咸,性平。歸心經、肝經。具有化瘀止痛,止血,斂瘡生肌的功能。 血竭炮製後使藥物清潔,利於配製和煎服。用於跌打損傷,內傷凝痛,外傷出血不止,瘰癧,瘡口潰久不合。

【應用選擇】

1、痔漏單方研為細末,用自津唾調塗,頻用為妙,如血竭散(《楊氏家藏方》)。

2、鼻衄單與蒲黃等分為末,吹之,增加止血之功(《醫林集要》)。

近代單用本品治胃、十二指腸潰瘍、食管靜脈破裂等各種上呼吸道出血,有較好療效(《中藥學》)。

3、腹中血塊常與沒藥、滑石、牡丹皮等同用,具有化瘀的作用(《摘元方》)。

4、傷損筋骨常與沒藥、當歸、白芷、赤芍、桂枝同用。具有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如麒麟血散(《聖惠方》)。配伍乳香、沒藥、紅花、麝香、冰片等,可治跌打損傷,骨折,瘀血作痛,或流血不止。如七厘散(《中國藥典》)。

【附】

1、近代炮製方法還有炒制、焙制等。 2、文獻摘錄「炒令紫色」(《聖惠方》)。酒浸(《拾遺》)。箬葉上烘烊(《拾遺》)。

【總結】

《唐本草》載有麒麟竭。蘇頌謂:「木高數丈……其脂液從木中流出……」可見古代用的是龍舌蘭科龍血樹屬的紅色樹脂。後因供不應求,棕櫚科黃藤屬植物麒麟竭的果實和樹幹中的樹脂亦作藥用。血竭從南北朝劉宋時代就開始記載了炮製方法,一直沿續到清代並在不同時期有新發展與變遷。但是現在則全使用生品,炮製方法全無,並沒有一種方法流傳使用,這就值得我們應該加以探討和研究。可結合成分、藥理、臨床進行研究。 [1]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灰塵,敲成小塊,或研成細粉。

【飲片性狀】

血竭呈不規則的碎塊或細粉,碎塊呈赤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質硬而脆;粉末為鮮艷的深紅色;無臭,味淡,嚼之有沙樣感;在水中不溶,在熱水中軟化。 中藥血竭古今不同的炮製方法

【炮製意義】

血竭炮製後使藥物清潔,利於配製和煎服。用於跌打損傷,內傷凝痛,外傷出血不止,瘰癧,瘡口潰久不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