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行傭供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傭供母
二十四孝之一

近義詞

反義詞

出 處 :《二十四孝

體 裁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行傭供母,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二十四孝》其中一篇,說的是東漢齊國臨淄人江革,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的故事。

原文

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或欲劫將去,革輒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傭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畢給。 [1]

譯文

東漢齊國人江革,少年喪父,獨自與母親住在一起(侍奉母親極為孝順)。不幸遭遇戰亂,江革背着母親逃難。多次遇到匪盜,有的賊人想劫持他入伙,江革就哭着哀告說有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就不忍殺他。後來,他輾轉遷居江蘇下邳,窮困地連鞋子都沒有了,便做僱工掙錢供養母親。母親所需衣服等,沒有一樣缺乏的。

詩讚

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哀求俱得免,傭力以供親。

故事

東漢初年,王莽篡位,新朝的政治腐敗,導致戰爭頻繁,天下大亂。當時,臨淄有個人名字叫江革,字次翁,從小失去了父親,家裡只有母子兩人相依為命。

那時各地戰亂不斷,盜賊四起。盜賊不僅搶財物,還常常把家中的男子抓去,逼着他們入伙。江革為了避亂,乾脆背了母親棄家出走去逃難。母親年邁,腿腳不方便,為了儘量減少母親的顛沛流離之苦,江革整天背着母親奔波。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江革背着母親,一路上風餐露宿,還要躲避盜賊。長途跋涉,一般人寧願少帶行李,以避免路途上的辛苦。而江革的母親雖然年老體重較輕,但走一段長路之後,江革往往累得滿頭大汗。母親心疼兒子,要下來自己走,江革卻說:孩兒背着母親,就像回到了小時候一樣,感覺到母親的溫暖,孩兒心裡很歡欣,感覺自己很有福,可以隨時侍奉母親,所以就會越走越有力氣。

走着走着,母親渴了,江革馬上到處討水給母親喝;母親餓了,他竭盡所能為母親準備可口的食物;天色將晚,他想方設法找住處,使母親能踏實地安歇。在倉皇逃難的人群中,江革念念想到的是母親的安全,全然忘記了自己的飢餓和疲勞。

在逃難的路上,許多人見到江革都肅然起敬,但也有少數人對他不理解,因為在這樣艱難的境況中,一個人連逃生都很難,更何況背負着白髮蒼蒼的高堂老母。無論是稱讚還是譏諷,江革都淡然處之,在他看來,一個人活在世上的頭等大事是孝順父母,別人的評價無足輕重,不用放在心上。

視頻

行傭供母

參考資料

  1. 行傭供母,好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