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行政效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政效率是指行政機關和行政人員從事行政管理活動所得到的勞動效果、社會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的比率關係,是對國家行政機關和行政人員從事行政工作的質量和評價。行政效率含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

(1) 行政效率是對行政時效、費用和成果的定量分析。行政效率的高低有一定的數量比例,以做定量分析對比。這些量的比例可以體現在行政時效費用和成果上以最短的時間完成行政目標,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消耗取得最大的勞動成果。體現了行政高效率。 (2) 行政效率是數量與質量、價值與功能的統一。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體現在社會效益上,這是行政管理的根本方向,行政管理是行政部門對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活動,是利國利民的服務活動。 (3) 行政效率是廣泛的,全面的多目標的評價體系。行政效率體現在行政管理的各個環節各個層次中,是行政管理體系多種因素的綜合反映,是對全部行政管理活動的整體要求。所有行政組織、行政管理門類。全部行政運行過程都要講求效率。 (4) 行政效率是效能與效率的統一。效能統帥,制約效率;效率服從,服務效能。二者互為條件,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由於行政工作有許多複雜抽象的行政事務、有許多無形的東西無法用數字來計算其效率。可以從效能上進行評價。行政效益是行政效能與行政效率的總和,缺一不可。

基本含義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組織和行政工作人員從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種資源與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間的比例關係。各種資源是指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以及各種有形無形的資源。成果是指管理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質成果和無形的精神成果。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主要是社會效益。行政效率就是政府效率,政府效率就是政府生產力,它是一種推動社會發展的綜合生產力。行政效率可分為三個層次:組織效率(高級決策層所表現的效率)、管理效率(中間管理層所表現的效率)和工作效率(基層工作人員所表現的效率)。這三個層次的效率是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是不能單獨存在的。 可從多方面多角度來理解行政效率:一是指投入產出的定量比例關係;二是指最佳的選擇;三是指能達到的最高紀錄;四是指完成既定目標的程度;五是指及時有效的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上述幾個方面都是從宏觀上評價行政效率,而在具體實踐中我們則應結合實際予以綜合衡量和評價。我們經常用以評價、衡量、測算行政效率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種行政費用測量法(從單位費用、人均負擔、劍術?費用來測量);行政功能測定法(將每項目標與理想目標和必須達到的標準進行比較);因素評分法(給人力、經費、物資、機構、制度、方法打分)。我們也可換個視角來考察行政效率:局部與整體(堅持局部效率從屬於整體效率);短期與長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單純經濟效益應從屬於社會效益);正效益負效益(全面衡量)。

基本要素

行政行為速度 辦事速度是效率的外在表現。但是,就行政效率而言,並不一定是越快越好,而是指時間使用的合理性。這種合理的時間標準是指行政服務對象希望的「快」和可以接受的「慢」之間的結合。所謂希望的快,當然是越快越好,即時即刻。所謂可以接受的慢,是指行政服務對象的希望底線,即不因政府工作的周期破壞其原定的計劃,或者付出額外的成本。通俗地說就是不至於「壞事」。在這兩者之間的結合點是比較理想的。一方面,政府機關不需要為滿足服務對象的不十分必要的速度而支付不合理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不會對服務對象造成任何意義的延誤。 行政行為的成本 政府處理問題的投入成本是一個很複雜的經濟學問題,大致包括三個部分:行政設施成本、行政制度成本、行政人員成本。如果政府機關處理某個問題速度很快,具體的服務對象評價為效率高。但是由於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與處理該問題的最後社會效果不成比例,就不能認為該政府運作具有高效率。例如,某地通往某旅遊景點的公路年久失修,經常發生堵車和遊客被圍困在旅遊景點的現象。當地政府於是派出專機免費疏散被圍困的遊客。如何評價當地政府的工作效率呢?對被圍困的遊客來說,政府辦事效率高。如果是非常特別的情況,如涉及人的生命安全,作為既定的應急措施,這樣處理沒有問題。但如果通過及時維修公路能夠解決的問題,卻不及時維修公路,而是等到遊客被困再派出飛機來解決,就不能得出結論說這裡的政府運作效率高。 行政行為的正確度 處理問題的效果是行政目標的核心。行政行為的目的是實現和增加服務對象的合法利益,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成本也好、速度也好,只有同效果聯繫起來考察才可能得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對於抽象行政行為而言,行政行為的正確度是指制定的公共政策(包括各種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在充分兼顧相關利益群體合理利益的基礎上,積極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並最終增進社會整體福利。對於具體行政行為而言,行政效果是指行政機關對管理(服務)對象所作出的行政決定合法、合理、公平、公正。

特點作用

行政效率離不開定量分析;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追求社會效益上;行政效率體現在各個層次、各個環節上,是公共行政體系各種因素的綜合反映,是對各種公共組織、各種公共行政管理活動以及相關要素的整體要求。 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作用:(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管理的宗旨,它是公共行政活動的起點和落腳點。(2)行政效率是檢查和衡量公共組織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動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標準。(3)行政效率關係到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高效的公共行政是國家和社會全面的發展必要保證,是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條件。

重要意義

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高效的政府會贏得人民和社會的好評和極力擁護,而這對於提高政府的權威、感召力、影響力、誠信度,實現政府與社會和公民的良性互動,降低政策的執行成本,推動社會全方位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隨着信息技術的飛速普及,信息步伐不斷加快,這客觀上迫切要求我們提高行政效率,因為效率意味着能否把握住機遇,能否快速適應環境變化,能否實現信息的相互溝通和快速協調。同時,提高行政效率也是提高黨執政興國能力的必然要求,有助於加強黨群、幹群關係。 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和支出也是大勢所趨,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必然選擇,它對於進一步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發揮着巨大作用。提高行政效率也是為實現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題中要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代表和實現、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真正地實現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才能真正的做好人民的公僕。提高行政效率是提高行政績效的關鍵,是實行服務行政、打造服務型政府的必經之路。它也是促進我們改革發展協調、穩定、和諧前進的必然要求。 總之,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追求的最終目標,它關係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是檢驗行政改革成果的重要尺度。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提高行政效率亦是前進和發展要求和時代賦予給我們的使命。

參考文獻

  1. 行政效率原則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