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衙內在宋朝的意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衙內的意思

來自網絡的圖片

衙內在宋朝的意思夢華錄劇中趙盼兒姐妹三人來到東京遇到東京地頭蛇池衙內,池衙內先是踢蹴鞠撞到失魂落魄的趙盼兒,然後輸給趙盼兒,後來何四被孫三娘欺負,池衙內又去找麻煩,結果調戲宋引章的時候被琵琶刮破了嘴巴,又被孫三娘教訓,最後比試又輸給了趙盼兒,氣得直接拜土地了,可以說非常搞笑了,那麼「衙內」這個詞在宋朝是什麼意思呢?[1]

池衙內家裡非常有錢,不過似乎不是官身,所以在杜長風落水,要教訓杜長風的時候,顧及到不能以民犯官,就只能放過杜長風了。唐代稱擔任警衛的官員,五代和宋初這種職務多由大臣子弟擔任,後來泛指官僚的子弟。後來宋元時便稱官家子弟為「衙內」,猶如稱「王孫」「公子」一樣。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官二代,同時有一種不言自明的形象暗示:這是一個子憑父貴,倚勢欺人的「隱權力」群體。是老百姓對一些有着惡劣行為的高官子弟的稱謂。那麼池衙內這個稱號,就是因為家庭顯赫富貴,又行為不端的「美稱」了。

衙內出自《舊唐書·德宗紀上》:「己亥,敕左右衛上將軍、大將軍,並於衙內宿。」

五代及宋初,藩鎮的親衛官有衙內都指揮使、牙內都虞侯等,多以子弟充任。「牙」訛變為「衙」。後因稱官府的子弟為衙內。 宋孔平仲《珩璜新論》卷四:「或以衙為廨舍,早晚聲鼓,謂之衙鼓,報牌謂之衙牌,兒子謂之衙內。」《水滸傳》第七回:「恰待下拳時,認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內。」《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保正道:『這等是衙內了。請問當時乳名,可記得麼?』」

宋元時便稱官家子弟為「衙內」,猶如稱「王孫」「公子」一樣。元雜劇里所稱「衙內」,則是影射當時的蒙古官員,包括元代的諸王、勛貴和權臣。他們多仗勢欺民,並與官府、富戶勾結,干預民政,搶奪人民財物或良家婦女,是讓百姓又憎又怕的人物,雜劇中對這類權豪勢要,毫不留情的加以披露與諷刺。有人將政府機關稱作「衙」的,在政府機關內工作即被稱作「在衙內當差」。

「牙門」系古代軍事用語,是軍旅營門的別稱。當時戰事頻繁,王者打天下,守江山,完全憑藉武力,因此特別器重軍事將領。軍事長官們以此為榮,往往將猛獸的爪、牙置於辦公處。後來嫌麻煩,就在軍營門外以木頭刻畫成大型獸牙作飾,營中還出現了旗杆端飾有獸牙、邊緣剪裁成齒形的牙旗。於是,營門也被形象地稱作「牙門」。

漢末時,「衙門」成了軍旅營門的別稱。這一名稱逐漸移用於官府。《武瓦聞見記》中記載:「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為『公牙』,府門為『牙門』,字稍訛變轉而為『衙』也。」唐朝以後,「衙門」一詞廣為流行。到了北宋以後,人們就幾乎只知道「衙門」而不知有「牙門」了。[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