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衰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衰荷》
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衰荷》是唐朝的一首七絕詩,作者白居易。

惜荷之作,寄託人生之惑和別離之痛。殘荷以自己的生命意向,詮釋生命不息的禪意。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衰荷[1]

創作年代;唐朝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絕

作者;白居易

詩詞正文

《衰荷》

白露凋花花不殘,

涼風吹葉葉初干。

無人解愛蕭條境,

更繞衰叢一匝看。

原文解釋

霜露中荷花將落未落,

雨後風中荷花花葉被吹乾。

沒有人懂得喜愛這凋零的荷花營造的蕭條景色,

我繞着衰叢走一圈看着。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著名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2]

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的閒適詩在後代有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閒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所表現的那種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閒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後世文人的心理較為吻合,所以影響更為深遠.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於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曆(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於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3]

視頻

白居易的奮鬥史-白居易

參考資料

  1. 《衰荷》 詩詞文句網
  2. 詩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8-01-17
  3. 白居易簡介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