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袁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袁桷

袁桷(1266—1327)元代學官、書院山長。字伯長,號清容居士。慶元鄞縣(今屬浙江)人。始從戴表元學,後師事王應麟,以能文名。

人物生平

元代學官、書院山長。字伯長,號清容居士。慶元鄞縣(今屬浙江)人。始從戴表元學,後師事王應麟,以能文名。20歲以茂才異等舉為麗澤書院山長。大德元年(1297),薦為翰林國史院檢閱官,時初建南郊祭社,進郊祀十議,多被採納。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代遺書,以作日後編三史的史料。延祐年間(1314—1319),遷侍制,任集賢直學士,未幾任翰林直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至治元年(1321)遷侍講學士,參與纂修累朝學錄,泰定元年(1324)辭歸。卒贈中奉大夫、江浙中書省參政,封陳留郡公,諡文清[1]。喜蓄典籍,繼承曾祖父袁韶、祖父袁似道、父袁洪三世之業,廣藏書卷。有藏書樓「清容居」,藏書之富,元朝以來甲於浙東。又搜書萬卷,編有《袁氏新舊書目》。卒後,保管不當,被僕人竊去或轉賣者頗多,或為婢妾所毀者過半。曾作有《定海縣學藏書記》、《袁氏新舊書目·序》,是研究藏書史的重要文獻。又因朝廷議修宋遼金三史,其孫袁曮將遺存數千卷全部上呈。

著作

在朝20餘年,朝廷制冊、勛臣碑銘,多出其手。文章博碩,詩亦俊逸。工書法,存世書跡有《同日分塗帖》、《舊歲北歸帖》。對音樂亦有造詣,著有《琴述》。另著有《易說》、《春秋說》、《清容居士集》、《延祐四明志》等10餘種。《延祐四明志》考核精審,為宋元四明六志之一。

政治思想

曾抨擊當時國學和江南學校,鄙棄刑獄、簿書、金谷、戶口等實際吏事,「教法止於《四書》」。主張采唐制,「五經各立博士,俾之專治一經,互為問難,以盡其義」 (《清容居士集·國學議》)。另效仿宋代姚瑗立治事齋,講習禮樂、刑政、兵農、漕運、河渠等經濟之學。提出讀書要力避「博而寡要」、「勞而無成」、「欲速而過高」以及「好學為文未能蓄其本」等「五失」(《袁氏新書目序》)。提倡為學用志要一,用力要專,精於一藝。

詩文

元代鄞縣袁桷《客中端午簡善之》:

海城紅憶石榴新,海子空看芍藥春。

節物似憐遊宦客,風埃終愧醒吟人。

海城:指寧波。海子:詩人自稱。

袁桷再次韻》:

尚憶山城節序新,榴花疑是十分春。

山城:甬城。詩描寫了甬城端午榴花如火的場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