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褶齒魚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褶齒魚目(Ptyctodontida)和葉鱗魚目一樣,本目也是盾皮魚類行將絕滅之前,在晚泥盆世時出現的一支小型異態種類,體長僅10cm左右。其典型代表即rhamphodopsis watson(鈎齒魚)。

各種盾皮魚

胴甲魚目:頭和軀幹前部被有骨甲,頭甲和軀甲均由對稱排列的甲片組成;頭甲以關節同軀甲相連;眼位於頭的背面,兩眼靠近;胸鰭呈槳狀,分成兩節或不分節,表面被有甲片,以活動關節同軀甲相連;尾歪型;一或兩個背鰭;感覺管為開溝式,位於甲片表面。

節甲魚目:是最早的有頜魚類之一,同時也是泥盆紀時最巨大的魚類之一,頭部與胸部皆覆蓋有堅硬的骨甲。

葉鱗魚目:擁有堅硬的甲冑,但是型態與萊因鮫目相異。眼睛生於頭頂,可能已經退化。

褶齒魚目:頭部與眼睛大,胸鰭發達,齒板厚且呈鳥喙狀,脊索發達[1]

化石紀錄

最早的可確認的盾皮魚生活在晚期志留紀。盾皮魚在泥盆紀末全部滅絕。最早一批志留紀盾皮魚化石發現於中國,主要是節甲魚類和胴甲魚類。顯然盾皮魚起源分化於泥盆紀以前,可能在志留紀早期或中期,儘管更早的盾皮魚化石還沒有被發現。志留紀的盾皮魚化石往往是一些骨甲碎片,有些種的分類命名也十分不可靠。[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