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洋雜交杜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洋雜交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hybridumKer Gawl.) 是杜鵑花目 , 杜鵑花科常綠灌木 ,

根系木質纖細,植株低矮,枝杆緊密。葉互生,紙質,厚實,葉片集生於枝端,

表面有淡黃色伏帖毛,背面淡綠色,先葉後花,頂生總狀花序,

簇生,花萼較大,裂片披針形,寬卵形;子房密被白色糙毛,

雄蕊瓣化。花色艷麗多樣,蒴果長圓狀卵球形,一年多次現蕾開花,四季有花。

西洋杜鵑是荷蘭 、 比利時用皋月杜鵑 、 映山紅及毛白杜鵑等反覆雜交而育成 。

是杜鵑花中最美的一類。也是世界盆栽花卉生產的主要種類之一。

在歐美的花店、超市和家庭中到處可見比利時杜鵑,栽培十分普遍。

簡介

西洋雜交杜鵑為常綠灌木,常綠灌木矮小。枝、葉表面疏生柔毛。

分枝多,葉互生,葉片卵圓形,全緣。長橢圓形,深綠色。

總狀花序,花頂生,花冠闊漏斗狀,花有半重瓣和重瓣。

品種很多。西洋杜鵑的花形大小不一, 大的像月季花一般大,小的像石榴花,

透亮艷麗,花色多變,具有同株異花、同花多色的特點。

花瓣有單瓣、復瓣和重瓣,姿態各異,有狹長、圓闊、平直、波浪、 皺邊和卷邊等。

花色有大紅、紫紅、黑紅、洋紅、玫瑰紅、橘紅、桃紅、肉紅、白、綠以及紅白相間的各種複色,

真是五光十色,絢麗多彩,品種繁多。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側根和鬚根,根系纖細,木質,黃褐色或較淡,幼根乳自色或乳黃色,

鬚根細如髮絲,密集分布。植株低矮,枝杆緊密。分枝多呈半開張形,幼枝青色,

密被黃棕色伏帖毛,新枝的顏色會隨着生長時間的延長而加深,轉為棕黃色,多年生的枝條黑褐色,表皮易脫落。

葉互生,紙質,厚實,幼葉青色,成熟葉色濃綠,背面泛白,

自然脫落後褐色,葉片集生於枝端,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

先端急尖,具短尖頭,基部鍥形、葉片毛少,表面有淡黃色伏帖毛,

背面淡綠色,疏被黃色伏帖毛。先葉後花.

頂生總狀花序,有花1—3朵,簇生,每株約10簇以上。花梗長0.5~1.5cm,平均1.05cm,

密生白色扁平毛;花萼較大,5裂,裂片披針形,長0.5~1.4cm,平均0.98cm,

邊緣具睫狀毛,外面密生與花梗同樣毛;花冠闊漏斗形,長2.2~4.0cm,平均3.17cm.

筒部長0.8—2.0cm,平均1.35cm,口徑5.0-10.0cm,平均7.95cm,裂片5,寬卵形;

花柱長0.5~3.5cm,平均1.48cm,變化較大,無毛,子房密被白色糙毛,6室;雄蕊瓣化。

花色艷麗多樣,有單色複色鑲邊點紅等,花形複雜,

多數為重瓣、復瓣和半重瓣,少有單瓣,花辯有圓潤、後翻、波浪、皺邊、卷邊等,善芽變。

蒴果長圓狀卵球形 ,長6-8毫米,密被紅褐色平貼糙伏毛。

自然生態條件下,一年多次現蕾開花,四季有花,

但多集中在冬春兩季。[1]

分布地域

最早在荷蘭、比利時育成。溫帶,亞熱帶分布廣泛。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空氣涼爽、通風和半陰的環境。

要求土壤酸性、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夏季忌陽光直射、應遮陽,常噴水,保持空氣濕度。

土壤以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質壤土良好。盆栽土壤用腐葉土、培養土和粗沙的混合土,pH在5~5.5為宜。

栽培技術

西洋雜交杜鵑的栽培管理方法簡單易行,只要摸透其脾性,並不如傳聞中那般困難,其花特點是:喜陰涼、潮濕、施肥易談不易濃,耐寒怕悶熱。

西鵑開花時放室內通風處,可開花1月之久。西鵑於7—8月孕蕾,

秋後入溫室,維持20℃則可半月開花,據此可使其在元旦,春節開花。

花後應摘除殘花,加以修剪,妥為保養。西洋鵑的管理主要是當心夏天,

特別是高溫天氣,一定要放在陰涼通風處,每天澆一到二次水,保持花盆不干就行。

西洋杜鵑耐寒春秋季最好養,冬天零下五六度放在室外凍不死。

溫度高低與開花早晚有關,一般天冷了將花移至室內,窗台或靠窗處,

見點光就行,無需搬進搬出,一直可至春天,盆土保持不干不澆,

澆必澆透,澆水時葉面也噴點水。[2]

主要價值

西洋雜交杜鵑在中國多為盆栽,由於它植株低矮,枝杆緊密,葉片細小,

又四季常綠,通過修剪扎型,還可製作各種風格的樹樁盆景,

顯得古樸雅致,更具風情。[3]

參考資料

  1. 西洋杜鵑,中國自然標本館,
  2. 西洋杜鵑的栽培管理,365園林網,
  3. 西洋杜鵑,中國自然標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