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要有自己的房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要有自己的房子」

不管是有殼還是無殼,蝸牛都有各自的煩惱。有殼族煩惱房貸支出,不敢任意換工作,就怕繳不出房貸;無殼蝸牛雖說沒房貸壓力,但畢竟住的不是自己的房子,不免會煩惱房東哪天突然要收回房子不租了,壓力一樣不小……。

房價高漲的年代,租屋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居住型態,尤以都市人口居多。內政部統計,2017年租賃市場規模約98.5萬戶,相較2010年的80.8萬戶,成長21%。乘上每戶平均人口2.69,等於每年265萬人在外租屋生活,加上2017年教育部統計的外宿學生人數30萬,現今有租屋需求的人口數約300萬人,佔全台人口約八分之一。[1]

為什麼買不起房子?這不光是台灣的問題,其實在全世界主要城市都是一件讓普通居民與政府頭痛的事。舉凡紐約香港倫敦東京以及台北,房價都高得可怕,讓剛出社會的青年世代面對相當沉重的壓力。 [2]

彭博資訊報導,台灣房價不畏新冠肺炎與中國大陸等挑戰,第1季年漲幅為六年來最大,且今年底前可望創新高。

內政部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六都第1季平均房價比去年同期大漲5.7%,其中以基期低的台南市表現最大,漲幅高達9.9%,台北市房價則上漲4.9%,主因為買主預期房價將繼續上漲。[3]

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現在的年輕人太精於算計,一想要不吃不喝那麼多年,就決定不買房子,先享受再說。但是,現在的醫療太發達,年輕人應該都要有活到一百歲的心理準備,加上電腦取代了太多人力,或許到了五十歲,甚至更早就被迫離開了職場。我很難想像,人生下半場的五、六十年歲月,體力智力不斷衰退下,如果連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都沒有,每個月還要一直煩惱房租,那將會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

年輕人一定要努力買房!不要有電梯,不要有停車位,不要靠捷運站,也不要先買車,就能買得起房。第一棟房子絕不是拿來投資的,買得起,最重要。[4]

買房一族:買房強迫儲蓄,更不用看房東臉色

華人的傳統觀念是「有土斯有財」,尤其低利率時代,與其把錢存在銀行領微薄的利息或幫房東付房貸,不如拿租金來付房貸,況且長期來看,房地產是極具保值性且抗通膨的商品,不妨趁年輕為自己打拚存間房。既不用擔心房東隨時漲租,不用經常搬家,且房子也可以照自己的心意裝潢,更不用擔心以後房價上漲更買不起。

不過,買屋族通常需準備至少2~3成的自備款,再算上仲介費、契稅、代書等雜費,通常是筆相當龐大的花費,且每月房貸建議別超過薪水的3~4成,還要兢兢業業工作,擔心失去收入會繳不出房貸。筆者的友人Nick,是在內科上班的軟體工程師,雖然知道自己幾年後會被公司外派到其他國家工作,但他仍選擇在台北購屋而非租屋,這是因為他發現付出去的房租跟購屋貸款差不多,且房子就算以後自己暫時不住了,也可轉為租賃使用,屆時憑藉房租收入就可輕鬆繳納房貸。[5]

顛覆觀念!年輕人應「存房子買房子」

年輕人應存錢買房子,還是「存房子買房子」?最近就有專家說,傳統思維認為年輕人應存錢買房,但是卻忽略薪資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因此,建議學生時代將零用錢存下來,存到一筆小額自備款先去買間小房子,例如套房,自備款較少,房貸較無壓力,可以先出租,畢業後將套房賣掉,還有增值空間,再將賣掉的錢換一個較大的2房,隨著年紀增長,經濟收入增加,也能以此方法換更好、更大的房子。[6] [7]

8個理財原則

「要有自己的房子」 哈佛畢業經濟學家的8個理財原則:

1.想辦法擁有自己的房子,以買代租,可以降低長壽帶來的風險

如果你有房子,房價可能漲可能跌,但反正你沒有要買也沒有要賣,不需要管房市怎樣,至少可以自住到死為止,不用像租房擔心上了年紀後固定收入不變但租金上漲。

2.別怕轉換職涯跑道或跳槽

有很多選項的時候你怎麼可能不四處看看?加薪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從外面拿到更好的合約。

3.考慮創業

若你用對的方式創了對的事業,未來收入會大幅增長,安全性也無與倫比。假如聽起來風險太高,腦力激盪一下想想怎麼把你的嗜好跟興趣變成副業。

4.不斷思考明天的事

你目前的職涯是可以做完餘生的最佳選項嗎?有需要轉換跑道嗎?有威脅嗎?每幾個月就重新與伴侶或朋友審視你的職涯一次。

5.用最低限度的標準過日子

模擬看看另類投資和調整花錢方式可能帶給你什麼好處。

6.所有關於生活的決定

包括轉換跑道、搬家、結婚、生子、離婚都有代價,用你可長久維持的生活標準去衡量這些代價。

7.提早退休是財務自殺

有一些情境下,提早退休合理,但我們幾乎沒有人真正瞭解到提早退休這個決定,等於是去休一段時間最長、代價最昂貴、我們多數人負擔不起的假。有更多時間陪孫子、自由做喜歡的事、壓力變輕都有高昂的代價,那就是喪失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所得。

8.若你擔心股市有向下修正的風險,就把股市當賭場,在一開始投入的部位安全之前,不要隨意加碼。(資料來源:CNBC、Barron’s)

寧願當房奴,也不要當無殼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