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光農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觀光農業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觀光農業

類別: 旅遊業

載體: 農業和農村

模式: 新型

觀光農業是指廣泛利用城市郊區的空間、農業自然資源和鄉村民俗風情及鄉村文化等條件,通過合理規劃、設計、施工,建立具有農業生產、生態、生活於一體的農業區域。

觀光農業伴隨全球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人們發現,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閒、度假的生活性功能。[1]

發展情況

1、以農業(廣義)自然資源為基礎,以農業文化和農村生活文化為核心,通過規劃、設計與施工,吸引遊客前來觀賞、品嘗、購物、習作、體驗、休閒、度假的一種新型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的一種生產經營形態。

2、觀光農業是指為能滿足人們精神和物質享受而開闢的可吸引遊客前來開展觀(賞)、品(嘗)、娛(樂)、勞(作)等活動的農業.觀光農業以農業為基礎,以旅遊為手段,以城市為市場,以參與為特點,以文化為內涵

觀光農業是把觀光旅遊與農業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旅遊活動,它的形式和類型很多。根據德、法、美、日、荷蘭等國和中國台灣省的實踐,其中規模較大的主要有5種:

⑴觀光農園: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闢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遊客入內摘果、拔菜、賞花、採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

⑵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閒旅遊場所結合為一體;

⑶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台灣的自然生態教室等;

森林公園;

⑸民俗觀光村:到民俗村體驗農村生活,感受農村氣息。

分類

1.結構分類

⑴觀光種植業。指具有觀光功能的現代化種植,它利用現代農業技術,開發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作物品種園地,或利用現代化農業栽培手段,向遊客展示農業最新成果。如引進優質蔬菜、綠色食品、高產瓜果、觀賞花卉作物,組建多姿多趣的農業觀光園、自摘水果園、農俗園、果蔬品嘗中心等。

⑵觀光林業。指具有觀光功能的人工林場、天然林地、林果園、綠色造型公園等。開發利用人工森林與自然森林所具有多種旅遊功能和觀光價值,為遊客觀光、野營、探險、避暑、科考、森林浴等提供空間場所。

⑶觀光牧業。指具有觀光性的牧場養殖場狩獵場森林動物園等,為遊人提供觀光和參與牧業生活的風趣和樂趣。如奶牛觀光、草原放牧、馬場比賽、獵場狩獵等各項活動。

⑷觀光漁業。指利用灘涂、湖面、水庫、池塘等水體,開展具有觀光、參與功能的旅遊項目,如參觀捕魚、駕駛漁船、水中垂釣、品嘗海鮮、參與捕撈活動等,還可以讓遊人學習養殖技術。

⑸觀光副業。包括與農業相關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藝品及其加工製作過程,都可作為觀光副業項目進行開發。如利用竹子、麥秸、玉米葉、蘆葦等編造多種美術工藝品,可以讓遊人觀看藝人的精湛造藝或組織遊人自己參加編織活動。

⑹觀光生態農業。建立農林牧漁土地綜合利用的生態模式,強化生產過程的生態性、趣味性、藝術性,生產豐富多彩的綠色保潔食品,為遊人提供觀賞和研究良好生產環境的場所,形成林果糧間作、農林牧結合、桑基魚塘等農業生態景觀,如廣東珠江三角洲形成的桑、魚、蔗互相結合的生態農業景觀典範。

2.功能分類

⑴觀賞型觀光農業

⑵品嘗型觀光農業

⑶購物型觀光農業

⑷務農型(參與型)觀光農業

⑸娛樂型觀光農業

⑹療養型觀光農業

⑺度假型觀光農業

發展概況

20世紀90年代,中國農業觀光旅遊在大中城市迅速興起。觀光農業作為新興的行業,既能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解決農業發展的部分問題,也能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為農村剩餘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還能夠帶動農村教育、衛生、交通的發展,改變農村面貌,是為解決中國"三農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因此可以預見,觀光農業這一新型產業必將獲得很大的發展。

發展條件

1、觀光農業投入少、收益高。觀光農業項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設費用相對較小,而且由於項目的分期投資和開發,使得啟動資金較小。另一方面,觀光農業項目建設周期較短,能迅速產生經濟效益,包括農業收入和旅遊收入,而兩者的結合使得其效益優於傳統農業。例如:農產品在狩獵、垂釣等旅遊活動中直接銷售給遊客,其價格高於市場價格,並且減少了運輸和銷售費用。

2、中國地域遼闊,氣候類型、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並形成了景觀各異的農業生態空間,具備發展觀光農業的天然優勢。

3、觀光農業的一大特徵是它體現了各地迥異的文化特色。中國農業生產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各個地區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習俗有著明顯的差異,文化資源極為豐富,為觀光農業增強了吸引力。

優勢

一、我國觀光農業旅遊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我國氣候從南方熱帶到北方溫帶,地形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類型齊全,江河眾多,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分布着近千座城市,從而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郊農業生態類型及景觀區域組合,從南方的熱帶的珍樹奇木,果甜花香到北方的林海雪原;從東部沿海的休閒度假村到西域的草原風情、沙漠景觀,這些具有鮮明特徵的資源與景觀,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食品,而且更為開發各類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及觀光農業旅遊提供了條件。

二、觀念更新,生命力強。我國既是農業大國,又是人口大國,發展觀光農業旅遊前景廣闊。一方面我們依靠幾千年來所創立的農業文明與現代技術用於農業,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養育了世界22%的人口,從而為我們發展觀光農業提供了實踐基礎;另一方面,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活節奏也在不斷加快,雙休日及節假日的加長,使旅遊者的觀念在不斷更新,他們已不僅僅局限於對自然遺蹟和人類文化遺蹟的旅遊,而是開始嚮往着大多傍依在各城郊周圍具有休閒娛樂參與性的觀光農業旅遊;再者,觀光農業園區給旅遊者創造了觀光的條件,它的經濟效益並不像其他旅遊景觀一樣完全依賴旅遊收入,主要還是依賴於以高科技為主的各類優質高效農業。因此,觀光農業旅遊的生命力強,發展潛力大。

三、依託都市,持續發展。目前,國內觀光農業及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多位於城市近郊,這是因為城市經濟實力雄厚,農業科研院所以及院校眾多,科技力量強,為觀光農業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科技實力。此外,城市人口集中,經濟水平較高,有較穩定的客源消費市場,從而加速了對觀光農業旅遊的人流與物流運轉。另外,區內除自然農業景觀外,還可通過人造農業景觀吸引物與當地有較好基礎的農業經濟和技藝觀光相結合,開發新的農業"三高"園區,走出一條新的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