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打魚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觀打魚歌》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觀打魚歌》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於寶應元年(七六二年)七月。當時杜甫所依仗的至交老友嚴武被召還朝,杜甫戀戀不捨,坐船一直送了三百多里,從成都送到了綿陽(綿州)。

綿州的地方官是杜甫的從侄孫,設宴招待。這設宴的地方,也就是觀漁的所在。詩寫打魚,現打,現賣,現做,現吃,寫得活靈活現。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觀打魚歌[1]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杜工部集》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詩

觀打魚歌[2]

綿州江水之東津,魴魚鱍鱍色勝銀。

漁人漾舟沈大網,截江一擁數百鱗。

眾魚常才盡卻棄,赤鯉騰出如有神。

潛龍無聲老蛟怒,迴風颯颯吹沙塵。

饔子左右揮雙刀,膾飛金盤白雪高。

徐州禿尾不足憶,漢陰槎頭遠遁逃。

魴魚肥美知第一,既飽歡娛亦蕭瑟。

君不見朝來割素鬐,咫尺波濤永相失。

點評鑑賞

《懶真子》:(冬天鄱陽湖中)土人集船數百艘,以竹竿攪潭中,以金鼓振動之,候魚驚出,即入大網中,多不能脫。惟大赤鯉魚,最能躍出。至高丈余,後入他網中,則不能復躍矣……杜子美《觀打魚歌》雲:"綿州江水之東津……赤鯉騰出如有神。"仆親見捕魚,故知此詩之工。

《後村詩話》:前《打魚》篇,於眾魚中獨雲"赤鯉騰出如有神",又雲"魴魚肥美知第一",而徐州禿尾、漢陰槎頭皆不足數。又雲"既飽歡娛亦蕭瑟",末雲"君不見朝來割素鬐,咫尺波濤永相失。"後《打魚》雲……,兩篇末句皆不忍暴殄之意,公詩深得風人之旨。

唐詩歸》:譚雲:魚何才之有?"常才""棄卻"令人笑絕("眾魚常才"句下)。鍾雲:是何胸中("赤鯉騰出"句下)!鍾雲:七字說得門腹人敗興,抵得一篇戒殺文("既飽歡娛"句下)。

《初白庵詩評》:題外着想,氣勢百倍豪雄。

《繭齋詩談》:本是捉得魴魚,偏說走卻鯉魚,不惟周旋時禁(唐姓李,禁人食鯉魚),亦且靈蠢相形,妙有煙波。此是襯法。

《讀杜心解》:前八句,敘打魚事。"鮁鮁""數百",皆"眾魚常才"耳;"赤鯉騰出",特筆以表之,乃是主句。……鯉為人得,蛟龍惡之,故怒而鼓風:二句為"赤鯉"分外增勢。後八句,志啖膾事。

《杜詩鏡銓》:二詩(此及《又觀打魚》)體物既精,命意復遠,一飽之後,仍歸蕭瑟,數語可當一篇戒殺文。

《昭昧詹言》:前段打魚,後段食龜。每段有汁棱,托想雄闊遠大。"潛龍"句汁漿。"既飽"句接上起下。功名富貴,何獨不然?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3]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4]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5]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