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賞尖頭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尖頭蝴蝶魚,Chaetodon oxycephalus,蝴蝶魚科蝴蝶魚屬。類似銀蝶(假人字蝶),眼帶在眼睛上方相連,額頭上有馬蹄形黑斑,而銀蝶魚不但眼帶在眼睛上方相連,連額頭也接在一起,前額看來好像有白斑。本種的黑帶自背部延伸至尾鰭根部。

簡介

尖頭蝴蝶魚Chaetodon oxycephalus多發現於珊瑚豐富的沿海礁區,成對或單獨活動,主要以軟珊瑚、石珊瑚蟲海葵為食,也捕食底棲無脊椎動物。體型較大,側扁,體白色,面部有黑斑覆蓋眼睛額頭有獨立黑斑,身體背側和後部黃色有黑色的寬條紋和黑色、橙紅色的細條紋裝飾身側有深灰色的垂直細線。背鰭硬棘11-12枚,軟條22-24枚;胸鰭透明,鰭條14-17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8-20枚。側線鱗片26-34枚。外觀與紋身蝴蝶魚(單印蝶)Chaetodon lineolatus相似,主要區別是尖頭蝴蝶魚的頭部黑紋分離,後部的月牙狀黑紋終止於尾柄,背鰭、尾鰭、臀鰭的亮黃色上還帶有黑色和橙紅色的細紋。

很少出現於水族貿易,由於其體型大,需要較大的運行良好的溫和魚類純魚缸飼養,有開闊的空地供其游泳,活石造景供其躲藏和啃食,僅推薦水族館飼養,不能同屬混養。[1]

飼養

建議水族箱尺寸:900升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22 - 28℃

性情:溫和

食物:肉食,各類珊瑚和海葵為主,也捕食底棲無脊椎動物

最大體長:25厘米

生活水深:10-40米

IUCN評級:LC 低危

形態特徵

背棘 (總數): 11 - 12; 背的軟條 (總數): 22-24; 臀棘 3; 臀鰭軟條: 18 - 20.

大小/重量/年齡

Maturity: Lm ? range ? - ? cm Max length : 25.0 cm TL 雄魚/尚未辨別雌雄;

生活習性

海洋 礁區魚類; 深度上下限 10 - 40 m . 熱帶; 20°N - 34°S

物種分布

印度洋-西太平洋,從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到昆士蘭,巴布亞新幾內亞,南到大堡礁,北到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

生物學特性

發現於岸礁的珊瑚豐富的區域了, 主要捕食珊瑚蟲與捲曲異輻海葵. 卵生的. 形式在繁殖的時候配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