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賞彎月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彎月蝴蝶魚Chaetodon selene是一種罕見的蝴蝶魚,棲息在岩礁斜坡和珊瑚礁區,主要活動水深20-30米,有發現記錄的最大水深是91米,成對活動,以海綿海鞘、黑珊瑚和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體扁近橢圓形,嘴尖伸長,體白色,背鰭、腹鰭、臀鰭、尾鰭亮黃色,眼部有黑紋覆蓋,身體後部有半月形黑紋穿過背鰭、尾柄、臀鰭的基部,黑紋內側和鰓蓋邊緣也是黃色,體側有斜向排列的黃色斑點。

簡介

體卵圓形,高且側扁。頭短小,背緣斜直,在眼前淺凹。尾柄短且高。吻長且尖突,延長呈管狀。眼較小,側上位,眼間隔略凸。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具鼻瓣。口小,端位,口裂略斜。上下頜具細尖齒。鰓孔寬大,前鰓蓋骨邊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體被中大櫛鱗。側線1條,不完全,前部與背緣平行,向後伸達背鰭鰭條部基底。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西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巴布新幾內亞、台灣及日本等。台灣分布於南部海域。東印度洋的澳大利亞海域,中西太平洋的印度尼西亞到巴布亞新幾內亞。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微凸起,鼻區處凹陷。吻中長,突出。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下頜齒各具10-11列。體被大型鱗片,圓形;側線向上陡升至背鰭第IX-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I,軟條19;臀鰭硬棘III,軟條18。體黃色;體側上部前方具數列向上斜走之淡色小點;自背鰭基底經尾柄至臀鰭上部有一下緣白色之半月形黑斑帶頭部具窄於眼徑之鑲淡黃邊的眼帶,上眼帶黑色下眼帶黃色至黃褐色,且僅向下延伸至鰓蓋緣背、臀及尾鰭黃色;尾鰭後部淡色;胸、腹鰭淡色。尾柄黑色

背鰭硬棘12枚,軟條20-22枚;胸鰭透明,鰭條13-14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8-19枚。側線鱗片31-36枚。外觀與加氏蝴蝶魚Chaetodon gardineri相似,區別是加氏蝴蝶魚身體後部包括第二背鰭都是黑色,而彎月蝴蝶魚背鰭是亮黃色;相似的紋身蝴蝶魚(單印蝶)Chaetodon lineolatus區別則在於身側的花紋不是斑點而是垂直的黑色細紋。[1]

由於彎月蝴蝶魚在野外的發現就很有限,因此幾乎不出現於水族貿易,也沒有任何的水族飼養信息,不過類比於其他蝴蝶魚,彎月蝴蝶魚也需要大的溫和魚類純魚缸,需要活石造景和開闊的游泳空間,一天之中多次提供不同的食物以保證營養全面,另外,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其在野外攝食藻類,但在飼養中依然需要補充藻類食物保持其健康。

飼養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600升

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22-28℃

性情:溫和

食物:肉食,包括珊瑚,浮遊動物,糠蝦等小型無脊椎動物

最大體長:16厘米

生活水深:3-70米

IUCN評級:LC 低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