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賞日本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日本蝴蝶魚Chaetodon nippon在伊豆群島周邊最為常見,偏愛沿海的岩石礁區和珊瑚礁區,通常發現在20米以內的淺水,但不排除深水活動的可能,通常集群活動,有時可見到幾十至上百條的大魚群。

特徵

體寬闊側扁,嘴略尖伸長,面部灰色,少年時期有眼帶和假眼斑隨着成長逐漸消退,鰓蓋後有黃褐色的條帶身體乳白色或淡黃色身體末端有寬闊的褐色區域,腹鰭硬棘白色軟條黃色,尾鰭基部黃色。背鰭硬棘12-13枚,軟條18-20枚;胸鰭軟條14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5-16枚。側線鱗片38-41枚。[1]

水族養殖

不屬於可食用的經濟魚種,也少見於水族貿易,僅在日本的水族館中可見飼養,據說很容易適應魚缸環境,具體的設置可以參考其他蝴蝶魚,放置在冷水魚類的純魚缸中,布置岩石造景同時保證有足夠的開闊空間供其有用,飼養一個個體最小水體需要300升。

飼養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600升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18-24℃

性情:溫和

食物:雜食,包括軟珊瑚,石珊瑚,海葵海綿,絲狀藻類,蠕蟲,甲殼類以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

最大體長:15厘米

生活水深:1-30米

IUCN評級:LC 低危

分布範圍

西太平洋,日本,韓國,菲律賓,台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