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賞月斑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月斑蝴蝶魚(學名:Chaetodon lunula),又稱新月蝴蝶魚,俗名月眉蝶、月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

新月蝴蝶魚,Chaetodon lunula (Lacépède, 1802),蝴蝶魚科蝴蝶魚屬的一種魚類。身體是由黃、桔黃組成,但身體上半部暗些。

月斑蝴蝶魚也叫紅海白眉蝶、白眉。月眉蝶身體是由黃、桔黃組成,但身體上半部暗些。眼睛周圍是黑的,顯得旁邊月牙形的白色很突出。直譯是浣熊蝶,真的很像浣熊。[1]

簡述

新月蝴蝶魚在眉部有塊月形黑斑,顯得旁邊的白色很突出。喜棲息在有岩石的淺水海域,夜行性蝶,白天多停留在大石頭的間隙。水族箱中可與其它蝶魚混養。不要放入珊瑚缸中,它會吃掉軟體動物,無脊椎動物。剛入缸時,如果不吃食,用小海葵誘使其開口。一旦適應新的環境,可以餵它各種切碎的海鮮,冷凍的也可,一天多餵幾次。不挑食很容易飼養。

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下頜齒各約5-7列。體被中大型鱗片;側線向上陡升至背鰭第I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XIII,軟條24-26;臀鰭硬棘III,軟條18-20。

體黃色至黃褐色;體側於胸鰭上方至背鰭第V硬棘基部具有一條斜的黑色帶,腹鰭前方至背部後方有黑點形成6-10列斜點帶紋;頭部黑色眼帶略寬於眼徑,但僅向下延伸至鰓蓋緣,眼帶後方另具一寬白帶。幼魚尾柄及背鰭軟條部各具一黑點,且尾鰭近基部有黑線紋,隨着成長,背鰭軟條部的黑點及尾鰭近基部的黑線紋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尾柄的黑點向上擴展,沿背鰭軟條部基底而形成一狹帶。成魚背鰭及臀鰭具黑緣;腹鰭黃色;胸鰭澹色;尾鰭黃色,末端具黑紋而有白緣。新月蝴蝶魚 - 棲所生態

棲息環境多樣,如潮池、珊瑚礁區、岩石礁區、海藻區或石礫區。是夜行性蝶魚,白天大都停留在礁石間。單獨、成對或成群一起移動一段長距離去覓食。雜食性,以小型無嵴椎動物、珊瑚蟲、海葵及藻類碎片為食。

生態

本魚為分布最淺的種類,常可在潮池見到。幼魚在較淺的珊瑚礁平台或潮池出現,成魚則偶會出現在亞潮帶。是唯一的夜行性蝶魚。以裸鰓類、管蟲和其他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偶爾也吃珊瑚蟲和藻類。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紅海、波斯灣、馬爾代夫、科摩羅、毛里求斯、塞舌爾群島、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台灣、越南、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帕勞、諾魯、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法屬波里尼西亞、復活節島、加拉巴哥群島、東加、基里巴斯、圖瓦盧、萬納杜、薩摩亞群島、厄瓜多爾、墨西哥等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命名人

Lacepede

原始文獻

Cheng Qingtai, Zheng Baoshan,1992. . LATIN-CHINESE-ENGLISH NAMES OF FISHES. Beijing: Science Press.;Lacepede,1803. . Hist. Nat. Poiss., 4:507, 511, 513.;

同物異名

Chaetodon ocellatus Seale; Chaetodon biocellat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Chaetodon lunula Lacepede; Pomacentrus lunula Lacepede; Chaetodon fasciatu Jordan et Evermann;

俗名

帶蝴蝶魚,月斑蝴蝶魚,

英文名

Halfmoon butterflyfish,

國內分布

海南,台灣,

資料來源

CoL China 2009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