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賞稀帶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稀帶蝴蝶魚Chaetodon paucifasciatus棲息於珊瑚礁區或者砂質海底的岩礁區,通常成對或小群活動於20米以內的深度,以各類軟珊瑚、石珊瑚、柳珊瑚、蠕蟲、甲殼類等小型無脊椎動物、海藻等為食。體寬闊側扁,淺黃色或米白色。眼睛有短的橙色細紋穿過,額頭有黑色斑點,體側有神灰色至黑色的人字紋,身體後部有寬闊的紅色區域,紅色和人字紋之間有寬的白色條紋,白色區域帶有少量黑色細點。尾鰭前部淺黃色,中部有紅色條紋,後部透明。幼魚體色基本相同,在身體後上部的紅色區域有黑色的圓斑。

介紹

稀帶蝴蝶魚和馬達加斯加蝴蝶魚(桔尾蝴蝶魚)Chaetodon madagaskariensis、默氏蝴蝶魚(非洲紅尾蝶)Chaetodon mertensii、紅尾蝴蝶魚(太平洋紅尾蝶)Chaetodon xanthurus外觀幾乎一樣,但是這四個物種就像橢圓蝴蝶魚亞屬的四個物種一樣,雖然外觀相似但是分布於不同海域,通常可以通過產地來區分,在有限的分布重疊區域有自然雜交的情況。[1]

特徵

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蝴蝶魚額頭上有白邊緣的黑色斑點橙色區域窄太平洋的默氏蝴蝶魚額頭是大塊的黑色痕跡邊緣擴散模糊紅海和亞丁灣的稀帶蝴蝶魚身體後部和尾鰭條紋不是橙色而是鮮艷的深紅色穿過眼睛的條紋是橙色而不是黑色;太平洋的紅尾蝴蝶魚體側的斜紋交織成網格狀,橙色區域小,接近半月形。雖然它們外觀相似但是在圈養中的表現和飼養難度並不相同,因此了解和區分它們的品種也是很重要的。

水族貿易中不常見,通常需要用自然飲食飼餵以保證其營養全面,例如活的或冷凍的鹽水蝦、糠蝦、魚肉蝦肉等,營養不足會讓它們很快消瘦死亡,在飼餵合理的情況下是比較容易飼養保持的品種。飼養條件和其他蝴蝶魚一樣,需要有活石造景和開闊游泳空間的較大溫和魚類純魚缸,最好有微藻和大型藻類生長。

飼養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600升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22-28℃

性情:溫和

食物:雜食,珊瑚藻類,小型無脊椎動物

最大體長:14厘米

IUCN評級:LC 低危

分布範圍

紅海和亞丁灣,有時也發現於埃及,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周邊海域生活水深:4-65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