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賞紅海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海蝴蝶魚,Chaetodon austriacus ,蝴蝶魚科,蝴蝶魚屬。分布於西印度洋:紅海和亞丁灣。

紅海蝴蝶魚(Chaetodon austriacus),是蝴蝶魚科蝴蝶魚屬魚類。其背鰭硬棘:13,背鰭軟條:20-21;臀鰭硬棘:3、臀鰭軟條:19;最大體長可達13厘米。紅海蝴蝶魚主要分布於西印度洋

介紹

紅海蝴蝶魚,為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印度洋的紅海及亞丁灣。棲息於珊瑚礁,稚魚活動局限於單一珊瑚頂部。成魚具有領域性,通常成對出現,屬肉食性。[1]

長度約13厘米,魚體呈圓形,吻短,上下頜為藍色,眼間骨區域有多樣變化的線,點與三角形。頭部有3條黑色條紋,其中第二條通過眼睛、第三條延伸至背部。體側具有數十條深色橫帶,越往腹部越細。背鰭白色,背鰭軟條部有黑邊,尾鰭黑色具白邊,臀鰭黑色,腹鰭橘色。

簡介

紅海蝴蝶魚Chaetodon austriacus原產於紅海和阿曼灣南部,以色列的地中海沿岸也有種群分布,推測是通過蘇伊士運河從萊塞普斯遷移而來,棲息於淺水珊瑚生長豐富的潟湖、海灣、外海珊瑚礁,幾乎只以石珊瑚為食。成魚成對在固定區域巡遊,幼魚多單獨躲藏在鹿角珊瑚的枝椏之間。體寬闊側扁,近橢圓形,亮黃色,嘴黑色,眼睛有黑條紋遮蓋,眼後有藍黑色條紋,身側也有水平的藍黑色細紋,後上部有梭形黑色斑。

背鰭白色,後端有黃色邊緣的黑色帶尾鰭和臀鰭黑色,基部有藍色細紋邊緣黃色幼魚整體白色,面部和腹側亮黃色體側的藍色紋不明顯,有黑色眼帶和尾柄的假眼斑臀鰭黑色,尾鰭透明。背鰭硬棘13枚,軟條20-21枚;胸鰭軟條13-14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9枚。側線鱗片39-42枚。

紅海蝴蝶魚不能接受替代食物,因此飼養的話只能用活珊瑚飼喂,飼養一條紅海蝴蝶魚至少需要一個900升的珊瑚生長豐富水質良好運行穩定的水族箱。不建議家庭飼養。

外形特徵

背鰭硬棘:13,背鰭軟條:20-21;臀鰭硬棘:3、臀鰭軟條:19。身體呈圓形,吻短,上下頜為藍色,眼間骨區域有多樣變化的線,點與三角形。頭部有3條黑色條紋,其中第二條通過眼睛、第三條延伸至背部。體為橘色,體側具有數十條深色橫帶,越往腹部越細。腋窩具有鱗片。背鰭白色,背鰭軟條部有黑邊,尾鰭黑色具白邊,臀鰭黑色,腹鰭橘色。最大體長可達13厘米。也是跟三帶蝴蝶魚配色相似的魚種。

生活環境

熱帶,30°N - 10°N。

生活習性

屬于海洋魚類,一般生活在珊瑚礁附近,屬於非遷移魚類,一般棲息範圍為1 - 15米。

生長繁殖

喜歡白天。卵生。配對後繁殖。

分類學

海洋魚種 喜好淺水環境。

經濟價值

觀賞用。商業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