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魚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觀魚潭》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觀魚潭》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作者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髮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觀魚潭[1]

創作年代=唐朝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李白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觀魚潭》[2]

觀魚碧潭上,木落潭水清。

日暮紫鱗躍,圓波處處生。

涼煙浮竹盡,秋月照沙明。

何必滄浪去,茲焉可濯纓。

作品譯文

在碧綠的小潭邊觀魚,樹葉飄落潭水透明清澈口魚凡

躍出水面,被夕陽的餘輝染成紫色,水面上處處盪起圓圓

的波紋。暮靄浮起,飄入竹林逐漸散去,秋天的月兒,照

得沙汀一片光亮。何苦吟着滄浪歌歸隱江湖,這潭清水,

完全能洗滌我的帽纓。

詩文注釋

參見--屈原漁父》中:"漁父莞爾一笑,鼓榭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灈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灈我足。'遂去不復與言。"

參見--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灈纓,濁斯灈足,自取之也。"

洗濯冠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後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師利贊》:"體絕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 唐 白居易 《題噴玉泉》詩:"何時此岩下,來作濯纓翁。" 前蜀 韋莊題潁源廟》詩:"臨川試問 堯 年事,猶被封人勸濯纓。" 清 魏源武夷九曲詩》之五:"塵容愧濯纓,詠歸聞扣榜。"

"何必"二句:《孟子·離婁》:"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滄浪,古水名,在湖北境內。

作品賞析

寫作年代不詳,此詩以閒適的筆調描寫觀魚清潭的樂趣,極寫其觀群魚自由無礙戲游於碧波中的樂趣,表現詩人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結句"何必滄浪去,茲焉可濯纓,"體現李白追求閒適自由和意欲擺脫利祿羈絆的高潔志趣。詩人從白天、日暮、夜晚的不同角度寫魚潭的景色,富於變化。 這首詩寫從暮到月出在清澈的碧潭上觀魚的情景,意境真切 。

此外"木落"的意思是"葉落","木"字含有枯黃、乾燥之意,準確寫出了秋天植物的特點。並且作者在詩的最後,運用典故,點明了本詩的題旨:守潔不污,獨善其身。

作者簡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公元762年的十一月,李白窮困潦倒,寄居在安徽當塗縣李陽冰處,當時他已經病入膏肓,自知時日無多,將平生詩文手稿全部交給族叔李陽冰,讓他帶管並編輯成集。然後,賦《臨終歌》一首,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4]

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經歷坎坷,一生流離,性格卻始終樂觀,詩風也雄奇豪邁。如果你翻開《李太白全集》,開卷第一篇就是年輕時寫就的《大鵬賦》。他浪漫地不想做人,想做恃才傲物的大鵬;他不想老死於家鄉,渴望像振翅的大鵬那樣去遠征;他不甘於平庸,無時無刻不夢想出人頭地……他還一無所有,在賦中就浪漫地自比為大鵬,相信自己展翅高飛,必將使「斗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真是少年壯志可凌雲。

視頻

古詩賞析

康震:李白一生和長江的不解之緣

參考資料

  1. 《觀魚潭》 古詩文網
  2. 《觀魚潭》 詩詞文句網
  3.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4. 賦臨終歌而卒的李白,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將浪漫進行到底 搜狐首頁,發布時間;2018-08-28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