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視刀環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視刀環歌》

作品名稱: 《視刀環歌》

創作年代: 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劉禹錫

《視刀環歌》[1]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劉禹錫的作品。劉禹錫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諸如「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學阮公體三首》其二)、「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始聞秋風》)這類詩句,寫得昂揚高舉,格調激越,具有一種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

《視刀環歌》同《泰娘歌》《更衣曲》《競渡曲》一樣,是劉禹錫創作的一首「新樂府」詩歌。這首新樂府的題目是用典。據《漢書·李廣蘇建傳》記載,漢昭帝繼位後,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他們都與兵敗投降匈奴的李陵關係不錯,希望能把李陵召回漢朝。於是派遣任立政等三人到了匈奴。匈奴單于設酒招待漢使者,李陵、衛律都在座。立政他們看到李陵,卻沒有機會私下交談,於是就給李陵使眼色,「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也就是幾次自已撫摩把玩自己的刀環,握自己的腳,暗示李陵,意思是可以歸還漢朝了。「環」諧音「還」,握腳表示走路離開。因為刀環在大刀頭部,所以古人常以「大刀頭」作為「還」字的隱語。如《玉台新詠·古絕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由此可知,劉禹錫樂府新題《視刀環歌》,暗含的意思是希望思念的人儘早歸還。

此詩寫相愛雙方將分別時的情景,彼此依依不捨,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四目相對,含情脈脈地來傳達內心複雜的情意。全詩運用暗示的手法,意境深沉,含蘊無盡,表達了古代中國人含蓄、內斂、婉轉、凝重的愛情觀,也透露出作者對自身遭遇的寄託感慨。

把詩的題目和內容聯繫起來看,劉禹錫可能要表達的是相愛的人就要分別時的情景,彼此依依不捨,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只有四目相對,含情脈脈地來傳達內心複雜的情意。因為這首詩沒有特定、具體的寫作背景,所以它所傳遞的信息就有了很強的張力,並不一定局限於愛情,也可能隱含着作者對自身遭遇的寄託感慨。

「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這兩句詩,實際上道出了人們經常遇到的一種狀況,即語言常常並不能準確地來表達內心想要表達的東西。錢鍾書在《管錐編》中就曾說:「語言文字為人生日用之所必須,著書立說尤寓托焉而不得須臾離者也。顧求全責善,嘖有煩言。作者每病其傳情、說理、狀物、述事,未能無欠無餘,恰如人意中之所欲出。務緻密則苦其粗疏,鈎深賾又嫌其浮泛;怪其粘着欠靈活者有之,惡其曖昧不清明者有之。立言之人句斟字酌、慎擇精研,而受言之人往往不獲盡解,且易曲解而滋誤解。『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豈獨男女之情而已哉?」

詩詞正文

譯文

常常遺恨自己言語表達粗淺有限,不如人的情緒那麼豐富深厚。

今天你我默默相視,用眼神傳達着心中複雜的情感。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3]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4]

視頻

中國歷史文化:《人文地理》正氣貫古今傲骨錚錚——劉禹錫
劉禹錫和他的詩的創作風格

參考資料

  1. 《視刀環歌》賞析. 古詩文網
  2. 《視刀環歌》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3. 劉禹錫簡介 古詩文網
  4. 劉禹錫簡介 .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