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視網膜色素變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視網膜色素變性本病為一慢性進行性,雙側性毯層視網膜變性。確定遺傳類型常有困難,大多數病例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但也可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X-連鎖遺傳,而後者不常見。本病也可為某些綜合徵(例如Bassen-Kornzweig綜合徵,Laurence-Moon-Biedl綜合徵)的一部分。

症狀

夜盲是最早期的症狀,多出現於青春期。以後緩慢發生視野縮小,但中央視力可長期保持,晚期形成管狀視野。雙眼表現對稱。病程早期,僅見赤道部視網膜色素稍紊亂;以後赤道部視網膜血管旁出現骨細胞樣色素沉着,並向後極部及鋸齒緣方向發展。視盤呈蠟黃色萎縮,視網膜小動脈變細,視網膜呈青灰色,變薄,黃斑色暗。玻璃體內出現細胞及混濁。常見後囊下混濁的並發性白內障。

有的病變局限在眼底的一部分。有的無骨細胞樣改變,但周邊視網膜和色素上皮萎縮,中心凹反光消失。偶有CME。有的在視網膜深層出現顯著的白點,稱白點狀視網膜變性(retinits punctata albescens)。FFA檢查,病程早期顯示斑駁狀強熒光;病變發展明顯時,有大面積強烈的透見熒光,色素沉着處則為遮蔽熒光。晚期因脈絡膜毛細血管萎縮,而顯大片弱熒光並見脈絡膜血管。

疾病原因

本病是一種視網膜神經上皮層的原發性遺傳性疾病。性連鎖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或顯性遺傳均可見到,也有散發。性連鎖遺傳不到10%,但發病早,損害重;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占20%,發病較晚,損害較輕。由於視網膜外層組織,特別是視細胞層的原發性進行性營養不良及運漸退變和消失,繼之使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及神經膠質增生所致。視網膜血管由於外膜增厚,變為狹厚以致發生閉塞性血管硬化。[1]

檢查

1、視網膜色素沉着:始於赤道部,色素呈有突的小點,繼而增多變大,呈骨細胞樣,有時呈不規則的線條狀,圍繞赤道部成寬窄不等的環狀排列,色素多位於視網膜血管附近,特別多見於靜脈的前面,可遮蓋部分血管,或沿血管分布,於血管分支處更為密集,以後,色素沉着自赤道部向後極和周邊逐漸擴展,最後布滿整個眼底,在此同時,視網膜色素上皮層色素脫失,暴露出脈絡膜血管而呈豹紋狀眼底,晚期脈絡膜血管亦硬化,呈黃白色條紋,玻璃體一般清晰,有時偶見少數點狀或線狀混濁。

2、視網膜血管改變:血管一致性狹窄,隨病程進展而加重,尤以動脈為顯著,在晚期,動脈成細線狀,於離開視盤一段距離後即難以辨認而似消失,但不變從白線,亦無白鞘包繞。

3、熒光血管眼底造影所見:背景熒光大片無熒光區,提示脈絡膜毛細血管層萎縮,視網膜血管可有閉塞,有時還可見到後極部或周邊部斑駁狀熒光斑。[2]

診斷

診斷依據 1、多有家族遺傳史。

2、兒童即開始發病,多為雙眼,病程緩慢。

3、早期以夜盲為特點,晚期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4、視野早期為環形暗點,以後逐漸發展成為管狀視野。

5、視網膜血管明顯變細,色素斑點沉着,如骨細胞狀,沿血管分布,視神經乳頭呈蠟黃色萎縮,晚期伴有並發性白內障及青光眼。

6、視網膜電流圖b波消失及眼電圖有明顯波形改變。

7、檢眼鏡所見

視乳頭萎縮

視乳頭星蠟黃樣黃白色,邊緣清楚,但有時又象被一層薄膜遮蓋。這是因視神經腔質增生所致。

視網膜血管理化

血管呈一致性狹窄,而以動脈尤為顯著,血管壁由於玻璃樣退行變性而增厚,甚至管壁完全閉塞呈絲線狀,僅於視乳頭近處可見有血柱存在。

③視網膜有色素沉着初起在眼底赤道部,色素呈有突的小點,色素繼續增多、變大、圍繞赤道漸成色素環,呈典型骨細胞樣,色素多聚集於血管的前面,遮蓋血管的一部分,或沿血管面行,並且多見於血管分支處。以後,色素即向黃斑部和視乳頭附近擴散,同時也向眼球周邊部進展。因之色素環加寬,黃斑部至晚期方被累及,其色素範圍多與病程成正比,即病程越長其分布範圍越廣。同時視網膜萎縮,因此脈絡膜大血管明顯可見,而呈豹紋狀眼底。脈絡膜血管也常呈硬化現象。

視網膜色素變性

(1)無色素性視網膜變性

眼底無色素沉着,坦視乳頭呈蠟樣黃白色,血管狹窄,夜盲及典型的視野改變等症狀均存在。

(2)中心性視網膜色素變性

除眼底的典型改變外,黃斑區也發現色素沉着或囊樣變性,甚至穿孔,中心視力顯著減退。

(3)單側性視網膜色素變性

一眼具有典型的色素變性,另一眼正常。

鑑別診斷

應與先天性與後天性梅毒性脈絡膜視網膜炎相鑑別。梅毒性者,色素增生的形狀與散布位置不規則,且僅次於視網膜血管之下,無典型骨細胞樣狀,於色素間並可見有視網膜脈絡膜萎縮斑。血液瓦氏反應為陽性,且無視網膜色素變性的家族史。

也可用視網膜電流圖描記來鑑別原發性或繼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在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的病倒,不論病情的輕重,絕大多數均呈波形,少數呈低微的a或b波(低波型)即使在病變早期,夜盲尚未出現,或眼底改變尚不很典型時,其視網膜電流圖也無波型。而輕度視網膜繼發變性者,其視網膜色素電流圖均正常,只是在病變嚴重時,才出現無波型,因此,視網膜電流描記對本病的早期診斷,以及與其它類型的色素變性的鑑別均有一定的意義。

治療

1.一般血管擴張劑及視神經、視網膜營養藥。

2.中醫中藥

主要是活血化淤、補腎明目類。

3.組織療法及微量元素補充。

4.基因治療

對嚴重的視網膜色素上皮變性已有研究。

5.手術治療

比如肌肉移植和色素上皮移植,療效不甚明顯。對RP的併發症如白內障和青光眼的手術治療。

6.人工視網膜或者人工視覺的研究。

預防

1.禁止近親結婚。

2.避免「病病結合」

隱性遺傳患者應儘量避免與本病家族史者結婚,更不能與也患有本病者結婚,顯性遺傳患者其子女發生本病的風險為100%。

3.補充維生素A

維生素A缺乏類型有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