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認識你自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陳嘉映、王一方、李軍、劉擎、徐英瑾、王俊、雷思溫聯袂推薦! ·當今德國唯一「現象級」哲學家,百萬級暢銷作家普萊希特 ·故事與反思交織,「偵探小說」一樣引人入勝,劇場式的沉浸閱讀 ·文藝復興、巴洛克、啟蒙時代、德國唯心論——關切巨變中的近代世界,再現市民社會興起,社會、經濟、政治的變革與思想持續互動 ·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康德、黑格爾——大問題,新形態,哲學地圖上的「8000米」高峰依次登場,追問自我是萬物的尺度嗎?認識自我可能嗎?

15世紀至19世紀初,橫亘在庫薩與黑格爾之間的,不僅有時代,也有世界。 其一是了解權威世界秩序的知識分子世界,每一位哲思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這個偉大秩序;另一個則在啟蒙與革命之後,見證了資產階級高光時刻的破曉,伴隨着混凝土的煙囪、無產者的貧困…… 市民社會逐步發展,自我成為萬物的尺度,哲學史上的「大問題」呈現出新的形態。

「普萊希特哲學史」系列是德國當紅「現象級」哲學家普萊希特為大眾讀者寫作的哲學史。第二卷《認識你自己》講述西方哲學的黃金年代,名家輩出的近代哲學四百年。讀者會穿越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啟蒙運動以及德國唯心論的思想世界。看見意大利商業市鎮的繁榮、跨入工業時代早期的大不列顛和大革命前的法國,如何成為路德、伽利略、笛卡兒、霍布斯,乃至於伏爾泰、盧梭、康德和黑格爾的思想交鋒舞台,他們嘗試破除教會的干涉,讓自我成為萬物的尺度,勾勒出國家的模型,醞釀出公民的社會,擁護降幅人間的市場經濟。 普萊希特以激動人心的生動方式傳達了西方哲學的核心概念和思想,並在當時的經濟、社會和政治背景下對其進行了闡釋——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思想偵探小說」,讓讀者沉浸在無窮無盡的思想世界中!

一部哲學史首先要立足於紮實的史實,然後各逞所長。普萊希特哲學史的長處是思想水準高,論述連貫,譯文流暢,格外值得推薦給廣大讀者。

——陳嘉映(當代著名哲學家,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在難以計數的哲學史著作中,普萊希特的寫作不是「又一部」而是「另一種」。它像是一部「連載小說」:在故事與反思交織的線索中,將哲學先賢的思想置於廣闊的人類活動領域,那些永恆的大問題貫穿始終,在不同時代呈現出特有的面貌,最終沉積於當代的視野。這是一部精彩生動的哲學故事,延續在我們對世界與自我的關切與追問之中。

——劉擎(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

別的哲學史是一扇窗,這一本是個劇場。

——王一方(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

普萊希特的分析位於時代與科學研究的高點,他的問題總是處於社會發展的前沿,哲學基礎牢固,政治上明晰而敏銳。

——德國電視一台

(普萊希特)以電影鏡頭的形式展開敘述,時常喚醒人們對第三卷的渴望。

——News (AT)

作者簡介

理查德·大衛·普萊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

1964年生,哲學家、作家,德語地區最傑出的知識分子之一。任呂訥堡洛伊法納大學哲學榮譽教授、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哲學與美學榮譽教授。 主張哲學必須走出象牙塔,與大眾對話,保持現實相關性。憑藉英俊的外表與極富魅力的表達深受大眾喜愛。並在德國電視二台(ZDF)開辦了一場以「普萊希特」冠名的節目。 著有暢銷哲學著作《我是誰?如果有我,有幾個我?》《愛情:一種混亂的感情》《思考動物:動物的權利與人類的界限》《獵人、牧人、批評家:數字社會烏托邦》《人工智能與生活的意義》以及「普萊希特哲學史」系列等。

短評

正好最近在讀《我是誰》,就想到了《認識你自己》中,普萊希特會時不時提及當下最新的一些(不僅限於哲學)研究。比如講斯賓諾莎的時候提到了達馬西奧。雖然只是很小的篇幅,但這是普萊希特被我看重的一個點,即他在討論哲學時,試圖包容最新的科學知識。哲學家需要這樣的嘗試,而不只是盯着哲學文獻本身做研究。像普萊希特、加布里埃爾.馬庫斯這樣的新一代哲學家,他們的亮點絕不僅僅只是更為面向大眾。他們面向人類知識最新成果所展現出的開放性,是更重要的特質。想要從文獻研究和語詞分析的學院派式枯燥無趣中走出,讓哲學重新(有質量地)鮮活起來,需要的就是這種特質。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