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許如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許如輝曾用名(許如煇、許呂呂、水輝、白沙、白水、古牧、代魯)等。1910年7月10日,出生於浙江嵊縣。幼年家境貧困,念過3年私塾。新昌尚素公學畢業。中國流行歌曲、電影音樂、古典樂曲、戲曲音樂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活動家。中國民族樂派音樂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業畢即到浙江餘姚當學徒。之後,舅父將他帶到上海。1925年,他15歲時,加入上海大同樂會,學習吹奏民族樂器,師從國樂大師鄭覲文,成為會內最小的會員。 在這段時間也參與整理並演奏古樂《春江花月夜》、《國民大樂》等,還攝有電影和灌有唱片。他精通樂器百餘種。1931年為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作曲,代表作有《劫後桃花》、《女權》、《翡翠馬》等,1947年始為上海戲曲界作曲,全部作品三百餘部。作曲特點:民族化、情節化、人性化、旋律化,韻味十足。2007年被上海虹口區文史館列為居住該地的愛國人士之一。 二十年代末成為中國流行歌曲先驅者之一,作品多為描寫社會底層平民生活,有《永別了我的弟弟》、《賣油條》、《縫窮婆》等百餘首。[1]

流行歌曲先驅

許如輝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先驅者之一,歌曲成就主要是在播音界和電影界。

1950年,許如輝經夏衍和黃源介紹,進入華東文化部戲曲改進改處,任音樂專家;後調入上海戲劇界,從事編劇、導演和作曲工作。作品愈百部, 遍及各劇種。[2] 1987年1月4日在上海病逝。許如輝的戲曲音樂代表作有范瑞娟傅全香主演的越劇《真假夫人》,袁雪芬的《柳金妹翻身》、借紅燈》,戚雅仙的《尤三姐》;筱愛琴丁是娥的滬劇《白毛女》(1952年全國首屆戲曲會演音樂紅花獎)、《羅漢錢》;石筱英的《大雷雨》,楊飛飛的《為奴隸的母親》、《妓女淚》、《茶花女》、《陳化成》、《家》、《劉胡蘭》、《劈山救母》、《紅色的種子》、《王魁負桂英》、《龍鳳花燭》、《兩代人》、《白鷺》、《星火燎原》、《奪印》、《南海長城》;文彬彬的滑稽劇《三毛學生意》,楊華生的《好好先生》;顧玉君的揚劇《人往高處走》等。

2005年6月25日,《中國電影百年——有聲電影作曲家許如輝誕辰95周年紀念座談會》在上海召開。電影演員秦怡(40年代重慶話劇《董小宛》主演,許如輝作曲),滑稽演員楊華生(50年代滑稽《好好先生》主演,許如輝作曲),以及陳思和毛時安顧曉鳴錢乃榮沈寂周良材高鳴賀孝忠唐維敏李果等學者到會。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