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許村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許村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第四批),位於古徽州府府治所在地——歙縣的西北部,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21公里。許村歷史悠久,源於東漢,古名富資里,昉溪、任公村。現保存較為完好的元明清時期古建築有200餘處。民間文化底蘊豐富,特色民俗活動有舞獅、舞龍(板凳龍、草龍)、舞大刀、嬉花燈。

2018年4月,入選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1]

鄉鎮簡介

許村鎮是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第四批),位於古 徽州府府治所在地—— 歙縣的西北部,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21公里,東經30°00′,北緯118°18′,占地總面積65.1平方公里;東連 上豐鄉,南鄰富堨鎮,西靠徽州區,北接黃山區。全鎮轄5個行政村,3256戶,總人口9675人。許村水系是昉溪和升溪,兩條溪流在元代高陽廊橋下匯成為富資河上游注入新安江

鄉鎮發展

2007年,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重農穩鎮、工貿活鎮、生態立鎮、旅遊興鎮」的戰略目標,積極開展「落實推進年」和「三大建設推進年」活動,創新思路,強化措施,真抓實幹,以着力實施旅遊經濟建設、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為動力,認真抓好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組織建設、土地城建、民生工程等重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07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00.5萬元,其中財政13.9萬元,國稅35.1萬元,地稅5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46元;招商引資新簽項目3個,協議資金2900萬元,到位資金1070萬元,其中入縣開發區項目1個;統計年度出生79人,政策外出生4人,計劃生育政策符合率94.94%,長效節育措施落實率97.1%。農業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旅遊發展勢頭良好,水利、道路等各項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歷史文化

許村歷史悠久,源於東漢,古名富資里,昉溪、任公村。現保存較為完好的元明清時期古建築有200餘處。民間文化底蘊豐富,特色民俗活動有舞獅、舞龍(板凳龍、草龍)、舞大刀、嬉花燈。

1996年,許村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6年,在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的名錄里, 許村古建築群列入其中,包括了高陽廊橋、五馬坊、大觀亭、薇省坊、觀察第、大邦伯祠等十五處元明清古建築。其中觀察第是紀念許氏當道員的祖先而立的支祠,現闢為許村博物館,1997年由許村籍博士許靖華捐資維修。許村古村落保護委員會已經成立。

古鎮許村歷史上是徽州通往安慶池州的必經之地。許村古村落的形成有1500多年的歷史,至今留存着元、明、清建築200餘處[2],其中有石牌坊8座,磚門坊3座、亭閣1座,廊橋1座,石拱橋2座,祠堂古民居多處,其中雙洞高陽廊橋是元代許友山所建,風格別致,彩畫迷人;明代五馬坊、雙壽承恩坊雕有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明代的大觀亭為省級重點文保單位,亭的一二層樓板、大樑上繪有「雙龍戲珠」等清晰的圖案,底層四壁還有「八卦圖」,在眾多的明清古民居內,如許世達宅、許本智宅等,都有精美的磚雕木雕和古家具,在昉溪橋邊還有一巨大磐石迎河而立,名為「任公釣台」,據查這是南朝文學家任昉隱居許村垂釣石上而得名。

視頻

許村鎮 相關視頻

許村鎮人民為祖國慶生
《改革開放40周年形象展示》——許村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