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論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論氣》,中國明代論氣體,特別是大氣的專著。宋應星(見「天工開物」)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出版的宋應星佚著4種《野議·論氣·談天·思憐詩》中輯錄。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論氣》為宋應星研究氣體及大氣特性的科學論著。前有他崇禎丁丑(1637)夏季在分宜學署所作的自序。6個標題,共23章約萬餘字。在「形氣化」一題5章中,指出天地間物可分為無形之氣,有形之物,介於形氣之間的水火(形而不堅、氣而不隱)3類。形為氣所成,形氣可轉化。在「氣聲」9章中,介紹大氣聲學,認為盈天地皆氣。聲音是「軋氣」而成的,對氣進行「沖、界、振、辟、合」均能生聲,發聲器的孔和腔對發出的聲音性質有關。還指出發聲時「物之沖氣如激水然」,有「紋浪以次而開」,這是聲之波動性的創見。認為聲之強弱可分等級,並以「驚聲或至於殺人」意味着聲壓。在「水非勝火說」4章中,反對五行相勝說中「水勝火」的傳統見解,較現實地指出「形分水火,供民日用」。還指出氣有使「物之沾(水)者引之干」,「吹噓於髹木膩石之面,如露如珠」的蒸發及凝結現象。在「水塵」3章中,將空氣視為微粒組成,但卻區別於塵灰,塵灰為「風至扇動」而生。指出人「食氣」而生,魚在水中也靠吸水中氣而生。在「水風歸藏」一章中,指出風與水均有循環性流動。在「寒熱」一章中主張世界各地冷熱主要受地面的影響(「時令寒熱,實由地氣」)。舉例以說明地理條件對寒暖的重要性,指出「盛夏日中之候,蘊隆獨蒸於地面,而百仞之上,有淒清徹骨之寒」、「六月之望,身在衡岳之巔,去日差近於夢澤,而挾纊不能御&14743;顫」,「赤縣之內大勢北寒而南暑,然雲南交趾,何嘗不南耶!(然)四季若兩分然,葛裳且無所用之」。 《論氣》一文開中國氣體(包括大氣)科學論著的先聲,內容牽涉到氣的本質,氣體光學、聲學,水氣循環,風的環流,生物與呼吸,氣中懸塵,地面空氣的冷熱等廣闊領域。雖然由於時代局限,作者仍受陰陽兩氣五行學說的傳統影響,但仍有對 「五行相勝說」的某些突破,在不少方面,有一定創見。其對氣學的認識,雖多出自經驗體會,但其思想方法,具有科學推理的新風格。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視頻

論氣 相關視頻

地球的大氣
大氣的受熱過程

參考文獻

  1.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2.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