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論犯罪與刑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論犯罪與刑罰》,刑事古典學派的奠基之作。貝卡里亞·塞薩雷·博內薩納著。1764年7月在意大利里窩那第1次出版,同年在摩納哥·里古勒發行第2版。後多次出版發行,被譯為法文、德文、英文、荷蘭文等多種文字。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第1版未分章節,第2版分40節,第3版45節,第4版47節,約10萬字。在本書里,貝卡里亞從古典自然法學派的基本思想出發,提出人們通過社會契約來建立國家,認為法律是代表人們公意的,即個人意志的總和,其目的在於謀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針對當時歐洲實行的殘酷專橫的封建刑事法庭,提出了刑罰人道主義,只有法律才能規定懲治犯罪,刑罰與犯罪應當相均衡,在刑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廢除死刑和羞辱刑等項刑法原則。此外,還提出了懲罰犯罪不如預防犯罪,刑罰的目的並不在於殘酷的懲罰,而在於使犯罪者難逃法網的著名論斷。本書對刑法理論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作者介紹

貝卡里亞·塞薩雷·博內薩納(Beccaria CasareBonesan Marchese de 1738—1794),意大利刑法學家,刑事古典學派的創始人,曾任米蘭宮廷學校政治經濟學教授,政府最高經濟委員會顧問,倫巴底王國改革法律委員會成員。著有《關於風格的研究》和《公共經濟課程》等。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大多數著作反映實際情況,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有不正確的、非科學的;但都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對所收著作,從其特徵、版本、作者生平、規模、主要內容、學術或藝術價值、社會作用等方面作出了簡要的詮釋。

視頻

論犯罪與刑罰 相關視頻

懲戒犯罪的未成年人是世界難題 刑罰背後究竟有何複雜性?
犯罪過程中,良心發現,停止犯罪可以免除刑罰嗎?

參考文獻

  1.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