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訪問童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訪問童年》是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殷健靈。

圖書簡介

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李敬澤作序推薦;曹文軒、朱永新、李敬澤聯袂推薦;著名插畫師蔡皋傾情配圖。

致童年——回到生命的本初,重拾童年的記憶,從而提醒人們找回在塵俗中迷失的真自我。

童年影響人的一生,作者殷健靈在書中更多的是心疼人物所受的創傷,禮讚人物的自我療愈:即使被命運殘忍對待,仍以一顆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從未放棄對美好的嚮往與努力。

《訪問童年》中受訪者的年齡跨度將近一個世紀,他們的童年小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近一百年的時代變遷。然而我更感興趣的,不是宏觀的時代命運,而是不同時代和地域裡孩子的心靈和感情。它們千差萬別,卻異曲同工;它們幽微渺小,卻豐富而廣袤。

我們將從別人的故事裡讀到自己,那裡有人生的源頭,那裡也有重新出發的路標。

內容提要

《訪問童年》是作家殷健靈在深入調研、大量採訪的基礎上全新創作的一部作品。通過再現受訪者對童年重要事件的回憶,闡釋出童年的經歷對一個人一生的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作品中受訪者的年齡跨度將近一個世紀,他們的童年小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近一百年的時代變遷,更蘊含着不同時代和地域裡孩子們的心靈和感情:雖千差萬別,卻異曲同工;雖幽微渺小,卻豐富而廣袤。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故鄉,找回初心,發現真實的自己。

作者介紹

殷健靈,兒童文學作家。18歲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出版長篇小說《紙人》《野芒坡》《月亮茶館裡的童年》《輪子上的麥小麥》《橘子魚》《蜻蜓,蜻蜓》《鏡子裡的房間》《千萬個明天》《風中之櫻》《甜心小米》等,散文集《愛——外婆和我》《致未來的你——給女孩的十五封信》《致成長中的你——十五封青春書簡》《訪問童年》及詩集、評論等,逾四百萬字。

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大獎、2015年度「中國好書」、台灣地區「好書大家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冰心散文獎、上海幼兒文學獎一等獎等。

部分作品翻譯成英文、日文、韓文、法文、瑞典文、西班牙文、越南文、阿拉伯文等。

目錄

訪問童年

「每個人何嘗不是一隻孤船」

心底的波光與雲影

「七十年前,我也有過青春的叛逆」

用一生來叛逆

「最陌生的人是父親,影響最大的人也是父親」

平靜地體會痛苦

「父母去世後,我看到了兩個截然相反的世界」

抵抗人性之惡,猶如一場戰爭

「淡忘的童年一定不重要,我只記住不能忘卻的」

我們的選擇性記憶

「如果生命沉重不堪,那就在燦爛輕盈中展現吧」

當我們無法挑揀自己的命運

「我嚇壞了,不知道媽媽要把我拖去哪裡」

黑夜從來都不是黑的

「八歲那年,我不得不開始一個人的生活 」

拿什麼來抵禦童年的殘忍

「眼看我就要贏了,她卻退出了…… 」

那個並不真實的自我

「我用半生時間來矯正那個孩提時代的我」

長大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快樂着,卻為什麼總感到心酸和悲傷」

掙扎也許是生命的常態

「我想回到那個小姑娘那裡,拉她一把,但是無能為力」

生命初始最美的圖畫

「鄭重地告別,與那些童年的過往」

平淡生活中的「儀式感」

「我從來沒有真實地活出自己」

破繭而出

「什麼是完整的家呢?和有沒有父母無關」

愛比怨悔更自由

「你聽過大提琴拉的《二泉映月》嗎」

盲孩子眼睛裡的光

「我想盡力擺脫這物化的世界」

理想永遠都年輕

「我只和媽媽說學校里有趣的事」

比天空還要大的小煩惱

重返童年

「早逝的二哥永遠不會知道,他對我的生活道路起了多大的作用」

「我沒有跑,這個時候逃回家真是丟死人啦!」

「我沒有生日」

「照耀我一生的三個童年片段」

「每個孩子都有天性,後天的努力造成命運的千差萬別」

「爸爸和媽媽沒有給我做出愛情的榜樣」

「媽媽對爸爸的怨恨一直沒有消除」

「我越自信,別人越不會欺負我」

附錄

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 (literature for children),是專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特別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對象,兒童文學又分為嬰兒文學、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體裁有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1]、兒童散文和兒童科學文藝等。偏於文學,適合3至17歲閱讀,老少均可品味[2]

視頻

訪問童年 相關視頻

武漢電視台 大講堂 殷健靈(上)
武漢電視台 大講堂 殷健靈(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