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訶黎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訶黎勒

來自網絡的圖片

訶黎勒是古代稱呼,現在國外稱之為訶子(Haritaki),性味: 苦、溫、無毒。主治: 下氣消食。用訶子一枚,研為末,另以水一升,在瓦器中煎開幾次後下藥,再煎開幾次,加鹽少許飲服。

一般產地國家通用名稱;

梵文名稱:Haritaki

烏爾都語和印地文名:Harad

馬拉名稱:Hirda

孟加拉語名稱:Horitoky

卡納達語名稱:Alalekaayi

泰米爾名稱:Kadukkai

泰盧固語名稱:Karakkaya

阿薩姆名稱:Hilikha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訶黎勒

拉丁學名; Haritaki

別稱; 訶子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種; 訶黎勒

本草綱目

「釋名」訶子。 時珍曰∶訶黎勒,梵言天主持來也。

「集解」恭曰∶訶黎勒生交州、愛州。

頌曰∶今嶺南皆有而廣州最盛。樹似木患子,花白。子形似梔子、橄欖,青黃色,皮肉 相着。七月、八月實熟時采,六路者佳。《嶺南異物志》雲∶ 極小而味不澀,皆是六路。每歲州貢,只以此寺者。寺有古井,木根蘸水,水味不咸。每子 熟時,有佳客至,則院僧煎湯以延之。其法用新摘訶子五枚,甘草一寸,破之,汲井水同煎, 色若新茶。今其寺謂之干明古寺,尚在,舊木猶有六、七株。南海風俗 必盡如昔時之法也。訶子未熟時,風飄墮者,謂之隨風子,曝干收之,益小者佳,彼人尤珍 貴之。 個個毗頭也。若訶黎勒文只有六路。或多或少,並是雜路勒 路,號曰榔精勒,澀不堪用。

「修治」曰∶凡用訶黎勒,酒浸後蒸一伏時,刀削去路,取肉銼焙用。用核則去肉。

「氣味」苦,溫,無毒。權曰∶苦、甘。

炳曰∶苦、酸。 曰∶酸,澀,溫。

好古曰∶苦、酸,平。苦重酸輕,味濃,陰也,降也。

「主治」冷氣,心腹脹滿,下食(《唐本》)。

破胸膈結氣,通利津液,止水道,黑髭發(甄權)。

下宿物,止腸 久泄,赤白痢(蕭炳)。消痰下氣,化食開胃,除煩治水,調中,止嘔 吐霍亂,心腹虛痛,奔豚腎氣,肺氣喘急,五膈氣,腸風瀉血,崩中帶下,懷孕漏胎,及胎 動欲生,脹悶氣喘。並患痢人肛門急痛,產婦陰痛,和蠟燒煙熏之,及煎湯熏洗(大明)。

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數枚殊勝(蘇頌)。實大腸,斂肺

「發明」宗 曰∶訶黎勒,氣虛人亦宜緩緩煨熟少服。此物雖澀腸而又泄氣,其味苦澀 故爾。

藥 氣實者 降火之功也。

時珍曰∶訶子同烏梅、五倍子用則收斂,同橘皮、濃朴用則下氣,同人參用則能補肺治 咳嗽。 東垣言嗽藥不用者,非矣。但咳嗽未久者,不可驟用爾。嵇含《草木狀》言作飲久服, 令髭 曰∶訶黎皮主嗽,肉主眼澀痛。波斯人將訶黎勒、大腹等在舶上,用防不虞。或遇大 魚放涎滑水中數里,船不能通,乃煮此洗其涎滑,尋化為水,則其治氣消痰功力可知矣。 慎微曰∶《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除病品雲∶熱病下藥,服訶黎勒。又《廣異記》雲∶ 高仙芝在大食國得訶黎勒,長五寸,置抹肚中,便覺腹中痛,因大利十餘行,疑訶黎勒為祟。

後問大食長老。雲∶此物人帶一切病消,利者乃出惡物爾。仙芝寶之,後被誅,失所在。

頌曰∶訶黎主痢,《唐本草》不載。張仲景治氣痢有方。唐·劉禹錫《傳信方》雲∶予 赤白下,諸藥服遍久不瘥,轉為白膿。令狐將軍傳此方∶用訶黎勒三枚,兩炮一生,並 取皮末之,以沸漿水一合服之。若只水痢,加一錢匕甘草末;若微有膿血,加二匕;血多, 加三匕。

「附方」舊十,新五。

下氣消食∶訶黎一枚為末,瓦器中水一大升,煎三、兩沸,下藥更煎三、五沸,如麴塵 色,入少鹽,飲之。(《食醫心鏡》)。 一切氣疾、宿食不消∶訶黎一枚,入夜含之,至明嚼咽。又方∶訶黎三枚,濕紙包,煨 熟去核,細嚼,以牛乳下。(《千金方》)。

氣嗽日久∶生訶黎一枚,含之咽汁。瘥後口爽,不知食味,卻煎檳榔湯一碗服,立便有 味。此知連州 嘔逆不食∶訶黎勒皮二兩。炒研,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湯服二十丸,日三服。(《廣濟 方》)。

風痰霍亂,食不消,大便澀∶訶黎三枚,取皮為末。和酒頓服,三、五次妙。(《外台 秘要》)。

小兒霍亂∶訶黎一枚,為末。沸湯服一半,未止再服。(《子母 小兒風痰壅閉,語音不出,氣促喘悶,手足動搖∶訶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 分,水煎服。名二聖散。(《全幼心鑒》)。

風熱沖頂、熱悶∶訶黎二枚(為末),芒硝一錢。同入醋中,攪令消,摩塗熱處。(《外 台秘要》)。

氣痢水瀉∶訶黎勒十枚面裹, 火煨熟,去核研末,粥飲頓服。亦可飯丸服。一加木香。

又長服方∶訶黎勒、陳橘皮、濃朴各三兩,搗篩,蜜丸大如梧子。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圖經本草》)。

水瀉下痢∶訶黎勒(炮)二分,肉豆蔻一分,為末。米飲每服二錢。(《聖惠方》)。

下痢轉白∶訶子三個,二炮一生,為末,沸湯調服。

水痢,加甘草末一錢。(《普濟方》)。

赤白下痢∶訶子十二個,六生六煨,去核,焙為末。赤痢,生甘草湯下;白痢,炙甘草 湯下。不過再服。(趙原陽《濟急方》)。 妒精下疳∶大訶子燒灰,入麝香少許,先以米泔水洗,後搽之。或以荊芥、黃柏、甘草、 馬鞭草、蔥白煎湯洗亦可。昔方士周守真醫唐靖爛莖一、二寸,用此取效也。(洪邁《夷堅 志》)

「主治」磨白蜜注目,去風赤澀痛,神良(蘇頌)。 止咳及痢(時珍)。 葉

「主治」下氣消痰,止渴及泄痢,煎飲服,功同訶黎(時珍。唐·包佶有「病中謝李吏 部惠訶黎勒葉」詩)。

簡介

生長於印度,不丹,尼泊爾,孟加拉,緬甸,泰國,馬來西亞,生長環境為海拔900米。

釋名: 訶子。性味: 苦、溫、無毒。主治: 1、下氣消食。用訶子一枚,研為末,另以水一升,在瓦器中煎開幾次後下藥,再煎開幾次,加鹽少許飲服。又方:夜含訶子一個,天明時嚼咽。又方:用訶子三枚,包濕紙中煨熟。去核細嚼,牛乳送下。 2、久咳。用生訶子一枚,含口內咽汗。咳止後,口味很差,不想吃東西,可煎檳榔湯一碗服下,立即開味。 3、嘔逆不食。用訶子皮二兩,炒過,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在,每服二十丸,空心服,開水送下。 4、小兒風疾閉,語音不暢,氣促喘悶啤足動搖。用訶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分,水煎服。此方名"二聖散"。 5、氣痢水瀉。用訶子十枚,面裹煨熟,去核,研為末,一次服完,稀飯送下。加飯調藥末和成丸子服亦可。方中也有加入木香的。又方:用訶子、陳桔皮、厚朴各三兩,搗碎,篩過,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開水送下。 6、赤白痢。用訶子十二個,六個生用,六個煨熟,去核焙乾,研為末。赤痢用生甘草湯下,白痢用炙甘草湯下。不止,再服藥。 7、男子下疳。用大訶子燒灰,加入麝香少許,先以淘米水洗患處再搽藥,或以荊芥、黃櫱、甘草、馬鞭草、蔥白煎湯洗亦可。

相關傳說

古時候,在雲南省有個苦孩子叫白凡,和爹爹住在一間破草屋裡。他們的草房外有株很高的樹。每當夏季,這棵樹都會開出黃色的小花,花落了,就會長出黑色的果實。

白凡很喜歡這樹,這棵樹也以其樹蔭盡心盡力守護着這破草房,使它免受風吹雨打和日曬。有一天,白凡夢見這棵大樹變成英偉的王子。他自稱訶黎勒,本是來自遙遠的南方,現在要回去,"我們朋友一場,我要走了,臨走前送你這些東西留念,記住,需要時給你老爹吃。"

白凡驚醒,屋前的大樹不見了,遺下一包大樹的果實,還有一包無色透明、閃亮的晶體。不久,該地發生了流行病,老人都腹瀉不止。白凡的老爹亦不例外,他把王子留下的兩包東西煨燒成灰,再細搗細篩成散,用粥調和,餵給老爹吃。老爹的腹瀉止住了,白凡又將藥分給其它老人,治好他們的腹瀉毛病。從此,用這兩種東西製藥的方法就傳開了。

人們因而將那包種子稱為"訶黎勒",晶體則稱為白礬。[1]

參考文獻

  1. 訶黎勒,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