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詩山鎮紅星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詩山鎮紅星村福建省泉州南安市詩山鎮下轄村,是南安首批52個「和諧村(居)」之一。有16個村民小組,村民1368戶5480人。[1]

2017年納稅額占全鎮半壁江山,村財餘額30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達2.2萬餘元。

中文名: 紅星村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南安市詩山鎮

面 積: 4 km²

火車站: 南安站 南安北站 泉州站

村落概況

紅星村位於詩山鎮中部,是詩山鎮第五大行政村,東面為美麗的潭金溪,西、北面鳳山、文章、鐘山環抱,南與詩山街相鄰,村落面積4平方公里。有16個村民小組,村民1368戶5480人。旅居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台的宗親有三千七百多人。

紅星村歷史悠久,境中保留着一座四百多年前的呂氏宗祠古建築,1990年重新修葺,祖厝正面紅磚牆,綠色琉璃瓦,廳牆青石雕琢,人物如生,花草吐艷;頂下廳及天井地板鋪上高級石板材,光潔如鏡,大埕及圍牆都是白石磚鋪砌;新祠亭更為美觀,大池重修,筆架山峰倒映池中,更為壯觀,是村民文化宗教活動之場所。

國道355線穿村而過,公路四通八達,龜鰲戲水,山明水秀。登龜、鰲二山俯瞰全境。

先後被福建省評為「文明村」,「明星村」的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紅星村自1962年從紅旗大隊拆出,自立為「紅星」大隊,1984年改稱「紅星」村委會。紅星村是革命老區,村中的南坪自然村曾有九位革命烈士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獻出寶貴的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

經濟發展

2017年納稅額占全鎮半壁江山,村財餘額30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達2.2萬餘元上世紀70年代,村里利用大寨山、西宮山的青草石資源建立石料廠,加工半成品石料,經廈門石雕廠轉手出口,很大程度地解決了村裡的就業問題,改善了村民的生活。

從1986年開始,紅星村外商華僑引進外資開辦雨傘廠,主要是從香港、澳門、台灣引資,一開始只有四五家,產業規模不斷在壯大,而現如今最大的雨傘企業年納稅能夠達到1700萬元。

在紡織服裝產業方面,紅星村同樣不落人後,從1990年左右引進外資建廠,規模由小及大,年納稅超1400萬元的大廠就有幾家。房地產方面,2010年就引進相關項目,近期剛開盤已售出90%,為紅星村的經濟作出了很大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