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此字初文始見於春秋金文,形聲字,從言,吾聲,本義一般認為指談論 。表示、表達的言論、寫的文字時,作名詞用。語又引申指代替語言表達思想的方式或動作。[1]

文字源流

形聲字。圖1是春秋金文,左部是"言",作形旁,表示與言語有關;右部是"吾"字,作聲旁,指示該字的讀音。"吾"由"五"得聲,古文字有將聲旁寫作重疊的兩個"五"的,所以, "語"的聲旁"吾"也有寫作重疊的兩個"五"的(圖1、圖6)。秦、漢以後,"吾"字聲旁就寫作一個"五","語"就定形為從言、吾聲,一直延續至今,其他異體逐漸消失。漢字簡化時將"言"簡化為"訁"。

在現代漢語中,言語、語言等詞語的構詞都是同義語素並列,看不出"言"與"語"的區別,但在古代漢語中,這兩個詞的區別是很明顯的。許慎概括為"直言曰言,論難曰語",意即自我陳述是"言",與別人談論是"語"。《禮記·雜記下》 "三年之喪,言而不語,對而不答"用的就是本義。[2]

語1.jpg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yǔ 動詞 議論;談論;辯論。 discuss;

talk about;

comment;

argue;

debate

《論語·雍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司馬光《蘇騏驥墓碣銘序》:"延入,與語兵事,大悅。"

低語;耳語;竊竊私語;不言不語 交談。 talk 《論語·鄉黨》:"食不語,寢不言。"

《詩經·陳風·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語。"

《韓非子·內儲說下》:"靖郭君相齊,與故人久語則故人富,懷左右刷則左右重。"

〈文言〉喻指禽獸、昆蟲等啼鳴吼叫。 cry;

語2.jpg

chirp;

roar

蘇舜欽《暑景》詩:"乳燕並頭語,紅葵相背開。"

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小島》詩:"在天朗氣清的早晨,你聽不見人聲鳥語。"

鳥語花香 名詞 話;言語。 word;

language

《左傳·文公十七年》:"齊君之語偷。"

浩然《艷陽天》第一一三章:"這神色里包含着千言萬語。"

語3.jpg

語言;漢語;口語;語重心長 指詩、文或言語中的字詞或句子, 《宋史·李肅傳》:"十歲為詩,往往有警語。"

語病;引語;一語道破 〈文言〉指諺語、俗語、成語等。 idiom;

proverb;

saying

《禮記·文王世子》:"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 《穀梁傳·僖公二年》:"語曰:'唇亡則齒寒。'"

語4.jpg

〈文言〉指語音。 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吾見王侯外戚,語多不正。" 代替語言表達意思的動作或信號。 signal 周魴《與曹休箋》四:"目語心計,不宣唇齒。"

劉孝威《鄀縣遇見人織率爾寄婦》詩:"窗疏眉語度,紗輕眼笑來。"

手語;啞語;旗語 〈文言〉指琴弦之聲。 李珣《酒泉子》詞之二:"曲中情,弦上語,不堪聽!"

《轆轤怨》詩:"門前水揚聲似雨,幽人當窗碧弦語。"

語法學上指用來表示句子成分的術語。 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論語》的省稱。 劉敞《無可無不可賦》:"是以《語》着仲尼之賢,毋意毋必。" yù 動詞 〈文言〉告訴。 tell 《左傳·隱公元年》:"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國語·魯語下》:"季康子問於公父文伯之母,曰:'主亦有以語肥也。'"

wù 動詞 〈文言〉通"悟"。醒悟 《說文通訓定聲·豫部》:"語,(假借)為悟。《莊子·漁父》:'甚矣子之難語也!'"今本《莊子》作"悟"。

語5.jpg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三】【言部】魚舉切(yǔ)

論也。從言吾聲。

說文解字注

論也。

段注:此即毛鄭說也。語者,御也。如毛說,一人辯論是非謂之語。如鄭說,與人相答問辯難謂之語。

語56.jpg

從言,吾聲。

段注:魚舉切,五部。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 語·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7

《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並魚上聲。

《說文》:論也。徐曰:論難曰語。語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為語,吾,語辭也。言者直言,語者相應答。《釋名》: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易·頤卦》:君子以慎言語,節飮食。《詩·大雅》:於時言言,於時語語。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禮·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注:言,自言己事也。語,為人論說也。《家語》:孔子之郯,遭程子於塗,傾蓋而語終日。

又國名。《別國洞冥記》: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

又《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並魚去聲。《廣韻》:告也。《增韻》:以言告人也。《左傳·隱元年》:公語之故。《論語》:居,吾語女。

又敎戒也。《魯語》:主亦有以語肥也。

又地名。《前漢·閩粵王傳》:錢唐榬終古斬徇北將軍為語兒侯。孟康注:語兒,越中地也。今吳南亭是。師古曰:語,或作篽、籞。

字形書法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訁"2畫,㇊(橫折提)一筆寫成。

【寫法】"訁"窄"吾"寬,頂部和底部左右旁都齊平。"訁",㇊(橫折提)的橫段寫在橫中線。"吾","五"寬"口"窄;"五"首筆橫從豎中線起筆,㇕(橫折)和第四筆長橫都從豎中線左側起筆;長橫收筆於橫中線;"口"居右下格,上寬下窄,首筆豎寫在豎中線。

音韻匯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ŋ i̯o 董同龢系統 魚 ŋ jaɡ 周法高系統 魚 ŋ jaɣ 李方桂系統 魚 ng jagx 西漢 魚 東漢 魚 魏 魚 jo 晉 魚 j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魚虞模 jo 北魏後期北齊 魚虞模 jo 齊梁陳北周隋 魚 jwo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ŋ i̯wo 擬音/王力系統 ŋ ǐo 擬音/董同龢系統 ŋ jo 擬音/周法高系統 ŋ io 擬音/李方桂系統 ng jwo 擬音/陳新雄系統 ŋ ǐo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語 語 遇 上聲 八語 疑 開口呼 三 次濁 魚巨切 ŋjo 御 遇 去聲 九御 疑 開口呼 三 次濁 牛倨切 ŋjo 集韻 語 遇 上聲 八語 疑 合口呼 三 次濁 偶舉切 ŋiɔ 御 遇 去聲 九御 疑 合口呼 三 次濁 牛據切 ŋiɔ 韻略 上聲 語 偶許切 去聲 御 牛據切 增韻 上聲 語 偶許切 去聲 御 牛據切 中原音韻 語 上聲 魚模 影 撮口呼 全清 iu 中州音韻 上聲 魚模 余矩切 洪武正韻 語 上聲 四語 疑 五 次濁 偶許切 ŋy 御 去聲 四御 疑 五 次濁 魚據切 ŋy 分韻撮要 語 陽上 第四諸主著 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