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調理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調理作用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調理作用(opsonization)又稱調理素作用、調理化作用,是指抗體、補體與吞噬細胞表面結合,促進吞噬細胞吞噬細菌等顆粒性抗原的作用。抗體的調理作用主要是通過IgG(IgG1 和 IgG3) 的 Fc 段與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表面的 IgMFcR ,IgGFcR 結合,從而增強其吞噬作用的;IgM的Fc段不能被吞噬細胞識別,故不能直接誘導吞噬作用,但其可以激活補體系統,間接行使調理作用。

機制介紹

抗體的調理機制為①抗體在抗原顆粒和吞噬細胞間「搭橋」,使吞噬細胞易於接近和吞噬抗原;②抗體與抗原接合後,可改變抗原表面電荷,降低吞噬細胞與抗原之間的斥力;③抗體可抑制某些細菌表面分子如莢膜的抗吞噬作用;④、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的免疫複合物可活化吞噬細胞。

補體激活過程中的C3b、C4b和iC3b都是重要的調理素,固定於細菌或其他顆粒性物質表面,通過與吞噬細胞表面CR1\CR3\CR4結合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調理吞噬作用可能是機體抵禦全身性細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主要機制之一。

區別

調理作用與ADCC作用的主要區別:ADCC作用只有抗體參與,NK細胞等通過釋放穿孔素、絲氨酸蛋白酶殺傷靶細胞;而調理作用主要通過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清除與抗體結合的細菌或顆粒性物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