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謁文公上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謁文公上方》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謁文公上方》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

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作品原文

《謁文公上方》[1] 野寺隱喬木,山僧高下居。石門日色異,絳氣橫扶疏。

窈窕入風磴,長蘆紛卷舒。庭前猛虎臥,遂得文公廬。

俯視萬家邑,煙塵對階除。吾師雨花外,不下十年餘。

長者自布金,禪龕只晏如。大珠脫玷翳,白月當空虛。

甫也南北人,蕪蔓少耘鋤。久遭詩酒污,何事忝簪裾。

王侯與螻蟻,同盡隨丘墟。願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

金篦刮眼膜,價重百車渠。無生有汲引,茲理儻吹噓。

作品鑑賞

黃鶴編在寶應元年梓州內。《維摩經》:汝往上方界,分度四十二恆河沙佛土。《前漢·翼奉傳》雲:上方之情樂也。

野寺隱喬木,山僧高下居。石門日色異,絳氣橫扶疏①。窈窕入風磴②長蘿紛卷舒。庭前猛虎臥③,遂得文公廬。

俯視萬家邑,煙塵對階除①。吾師雨花外②,不下十年余③。長者自布金④,禪龕只宴如⑤。大珠脫玷翳⑥,白月當空虛⑦。

(此贊文公道法。登堂俯視,煙塵即在目前,文公說法之外,久不下接塵世矣。施金者至,而禪心不動,外忘物也。中無所翳,而虛明常在,定生慧也。)①《杜臆》:俯視二句,便知上方所由名。《國策》:韓康子使使者致萬家之邑於智伯。王粲《登樓賦》:"循階除而下降兮。"②《續高僧傳》:法雲講《法華經》,忽感天花,狀如飛雪,滿空而下,延於堂內,升空不墜。又勝光寺道宗講大論,大雨眾花,旋繞講堂,飛流戶內。③一說以不下為不減十年,恐於上文外字、本句余字,俱未安耳。④《西域記》:昔善施長者,拯乏濟貧,哀孤惜老,時號給孤獨。願建精舍,請佛降臨,惟太子逝多園地爽塏,具以情告。太子戲言金遍乃賣。善施即出藏金,隨言布地,建立精舍。⑤陳何處士詩:"禪龕八想淨,義窟四塵輕。"《廣韻》:"龕,塔下室。"嵇康詩:"與世無營,神氣晏如。"⑥《唐書》:天竺國王尸羅逸多,獻火珠、鬱金、菩提樹。洙曰:佛書有牟尼珠及水月之說,言其性之圓明也。⑦《楞嚴經》:白月則光,黑月則暗,《法苑珠林》:西方,一同分為黑白,初月一日至十五日名為白月。十六日已去至於月盡,名為黑月。

①《檀弓》:"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②王勃詩:"詩酒間長筵。"③孔魚詩:"吾子盛簪裾。"④鮑照詩:"同盡無貴賤。"《李斯傳》:"國為丘墟。"⑤《楞嚴經》:"所說自然成第一義。《涅盤經》:出世人所知,名第一義諦,世人所知,名為世諦。《廣弘明集》:昭明太子答問二諦:一真諦,曰第一義諦。二俗諦,亦曰世諦。⑥《華嚴經》:菩薩摩訶薩,有址種回向。《華嚴論》:有心地法門。【錢箋】佛說心地者,以心有能生可依止義喻之。如地佛菩薩,發心修行,最重初心。如《華嚴》雲: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是也。故曰心地初。舊引《楞嚴》初地,不切。⑦《涅盤經》:如盲目人為治目,造詣良醫,是時良醫即以金篦決其眼膜。⑧《法華經》:或有行施金銀、珊瑚、珍珠、車渠、瑪瑙。《廣雅》:"車渠,石之次玉。"《廣志》:車渠,出大秦及西域諸國。⑨《楞嚴經》:是人即獲無生法忍。《疏》雲:真如實相,名無生法,無漏真智為忍。江總《棲霞寺碑》:"汲引之常。⑩《老子》:"噓之吹之。"《東坡志林》雲:子美詩:"知名未足稱,侷促商山芝。"又"王侯與螻蟻,同盡隨丘墟。願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知子美詩外,別有事在也。

王嗣奭曰:"王候與螻蟻,同盡隨丘墟",不過襲莊、列語。"願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亦禪門恆談。東坡以此四句,許公得道,此窺公之淺者。余讀公詩,見道語未易屈指,而公亦不自知也。非以學佛得之。平生飢餓、窮愁,無所不有,天若有意煅煉之,而動心思性,天機自露。如鐵以百鍊成鋼,所存者鐵之筋也,千古不磨矣。《西銘》雲:"富貴福澤以厚生,生無不死。貧賤憂戚以玉成,成者不壞。"君子不以此易彼也。

張表臣曰:予讀"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功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嘆其含蓄如此。及雲"虎氣必騰上,龍身寧久藏","蛟龍得雲雨,鵰鶚在秋天",則又駭其奮迅也。"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經心石鏡月,到面雪山風",愛其清曠如此。及雲"退朝花底散,歸院柳邊迷","君隨丞相後,我住日華東",則又怪其華艷也。"久客得無淚,故妻難及晨","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嗟其窮愁如此。及雲"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笑時花近靨,舞罷錦纏頭",則又疑其侈麗也。至讀"讖歸龍鳳質,威定虎狼都","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則又見其發揚而蹈厲矣。"五聖聯龍袞,千官列雁行","聖圖天廣大,宗祀日光輝",則又得其雄深而雅健矣。"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則又知其許國而愛君也。"對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諧","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則知其傷時而憂民也。"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斯則隱惡揚善,而《春秋》之義耳。"巡非瑤水遠,跡是雕牆後","天王守太白,仁立更搔首",斯則憂深思遠,乃詩人之旨耳。至於"上有郁藍天,垂光抱瓊台","風帆倚翠蓋,暮把東王衣",乃神仙之致耶?"惟有摩尼珠,可照濁水源","願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乃佛來之義耶?嗚呼!有能窺其一二者,便可名家,況深造而具體者乎。此予所以稚齒服膺,華顛未至也。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參考資料

  1. 《謁文公上方》 詩詞古文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