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謂端為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洪邁親民的好官(審案圖)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謂端為匹》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五筆》卷十。《容齋五筆》是洪邁編著的一部史料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原文

今人謂縑帛一匹為壹端,或總言①端匹。案《左傳》「幣錦二兩」注云:「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二兩,二匹也。」然則以端為匹非矣。《湘山野錄》載夏英公鎮襄陽,遇大禮赦恩,賜致仕官束帛,以絹十匹與胡旦,旦笑曰:「奉還五匹,請檢《韓詩外傳》及諸儒韓康伯等所解『束帛戔戔』之義,自可見證。」英公檢②之,果見三代束帛、束修之制。若束帛則卷其帛為二端,五匹遂見十端,正合此說也。然《周易正義》及王弼注、《韓詩外傳》皆無其語。文瑩多妄誕③,不足取信。按《春秋公羊傳》「乘馬束帛」注云:「束帛謂玄三二,玄三法天,二法地。」若文瑩以此為證,猶之可也。

注釋

①總言:合稱。

②檢:仔細查看。

③妄誕:任意,荒誕。

譯文

當今人們把一匹絲帛叫做一端,或者合稱為一端匹。按:《左傳》「幣錦二兩」句注釋說:「兩丈叫做一端,兩端為一兩,就是通常所說的匹。二兩,指兩匹。」看來,把一端叫做一匹顯然不正確。《湘山野錄》記載英公夏竦鎮守襄陽,遇到朝廷大禮加恩,賜給已經致仕的官吏們束帛,把十匹絲絹賜給胡旦,胡旦笑着說:「我退還五匹。請你查檢一下《韓詩外傳》這本書以及儒士韓康伯等人對『束帛戔戔』這句話的解釋,就自會明白了。」夏竦查檢了這些資料,果然明白了三代時束帛、束修的制度。像束帛,指把絲帛捲起來便有兩端,五匹就有十端,正和上面說的相合。然而今傳的《周易正義》和王弼的註解、《韓詩外傳》都沒有見到這種記載。文瑩這個人講的話十分隨便,不足為信。按:《春秋公羊傳》「乘馬束帛」這句話的注釋說:「束帛指的是黑三黃二,黑色三象徵天,黃色二象徵地。」如果文瑩用這句話來證明束帛為五匹,那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評析

《容齋五筆》共十卷,洪邁沒有說寫了多少年,因為還沒有按原計劃寫完十六卷,只寫到十卷就去世了。他為《容齋四筆》寫序時,是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九月,那麼,自此以後至其嘉泰二年(1202)去世中的五年左右時間,應當就是他寫作《五筆》的時間。

明代河南巡撫、監察御史李瀚在弘治十一年(1498)十月十六日對此書的一番評論:「此書可以勸人為善,可以戒人為惡;可使人欣喜,可使人驚愕;可以增廣見聞,可以澄清謬誤;可以消除懷疑,明確事理;對於世俗教化頗有裨益!」難怪有人說讀這部書,就像是在書林中穿行,在文海中暢遊,在史壇上俯瞰,在政界中視察。

洪邁於宋寧宗嘉泰二年卒,年80歲。贈光祿大夫,諡文敏。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3]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謂端為匹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