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宗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謝宗萬(1924.5~2004.8),男,江蘇省江都市人,中國中醫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大學學歷,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曾任生藥室主任、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名譽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藥學會理事兼藥學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英語可熟練閱讀及寫作,多次赴日本、伊朗、馬耳他、菲律賓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或考察。培養碩士研究生5名、師帶徒1名。

謝宗萬
謝宗萬.jpg
出生 1924年5月15日
江蘇省泰州小紀鎮
逝世 2004年8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
知名於 《中藥芫花生藥學的研究》

目錄

1、個人簡歷

2、生平介紹

3、調查研究

4、人物評價

5、相關新聞

個人簡歷

1924年5月15日 生於江蘇省泰州小紀鎮(現改隸江都縣)。

1945-1946年 在江蘇省立揚州中學任職員。

1946-1950年 在國立藥學專科學校(現中國藥科大學)生藥專業學習。

1950-1955年 任山東醫學院助教、講師及華東藥學院(現中國藥科大學)講師。

1955年- 先後任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生藥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員、研究員、院及所專家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中藥品種的本草考證及中藥資源、中藥鑑定及藥學史研究,包括歷代本草藥物品種的考證、澄清中藥材混亂品種及中藥材傳統經驗鑑別。在國家中醫藥局重大課題"《中華本草》編纂研究"中,擔任總編委會副主任、本專業編委會主任;"中藥品種理論研究"獲1992年度國家中醫藥局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名)。發表論文230篇,論著有《中藥材品種論述》等36部。獲198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1997年中國科協"全國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01年中國科學技術基金會頒發的中國藥學發展獎中藥獎。

生平介紹

謝宗萬,字衍千,1924年5月15日出生於江蘇省泰州小紀鎮(現改隸江都縣)。他的中學時代,正值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動盪不安的生活中,斷斷續續地上完了高中課程。他除在學校學習外,寒暑假跟隨舅父學習古文,讀完了四書、《古文觀止》、《左傳》及部分唐詩,為後來在工作中運用古漢語打下了牢固的基礎。1944年,高中畢業後,他綴學在家,一面自學,一面當家庭教師,以解決生活問題。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在揚州中學當了一年職員。

1946年,謝宗萬考入國立藥學專科學校,選讀生藥專業,在耿以禮教授的指導下學習植物分類學。在畢業分配之際,他將兩年間採到的標本,全部獻給了學校。他雖然對生藥學感興趣,但對所學生藥都是外國藥(如顛茄、洋地黃、美遠志、歐龍膽、波希鼠、李皮等)甚為憾事。在校期間,由於得到生藥專家管光地、徐國鈞、趙守訓等老師的教導,他在生藥學理論知識和科研方法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50-1955年,謝宗萬在山東醫學院任教期間,曾多次帶學生到泰山、嶗山採集藥用植物標本,並對濟南一年一度的藥市進行中藥品種調查。當時曾搞清了聞名山東的泰山何首烏是蘿藦科植物Cynanchum bungei Decne,紫花地丁有堇菜科的Vioka yedoensis Makino、豆科的Guekdenstaedtia mukti-fkora Bunge、罌粟科的Corydakis bungeana Turcz等多個複雜品種。他在山東工作時,還與劉德儀等合編《藥用植物及生藥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為支援當時瀋陽醫學院藥科(現瀋陽藥學院)的生藥教學,謝宗萬曾在1954年被借調到該校任教半年。

1955年,全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謝宗萬被調回南京,任華東藥學院(現中國藥科大學)講師,同年11月,全國第一個中醫研究院在北京成立,謝宗萬被調到北京,從此在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從事生藥學研究,當時,中國老一輩的生藥學家和本草學的奠基人趙燏黃教授就在生藥研究室任研究員,並不時地為室內年輕的科研人員講授本草學。謝宗萬本來就對本草學感興趣,又得到趙教授的親自教誨,因而更加深入地鑽研本草學。1982年,謝宗萬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1981-1987年),中國藥學會第16、17屆理事會理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第二屆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醫藥行業評審委員會委員,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衛生部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學會藥學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藥學會藥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本草》編委會副總編兼品種考證專業編委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藥雜誌》、《中國藥學雜誌》、《中西醫結合雜誌》等六種雜誌及《中國藥學年鑑》編委會編委,《中國中醫藥年鑑》編委會顧問,光明中藥函授學院顧問、編委。

致力於複雜的中藥品種的研究 謝宗萬一貫擁護黨的中醫政策,熱愛祖國醫藥學事業。他把繼承、發揚、整理、提高的精神貫徹在生藥學研究工作中。使生藥學研究既符合中國國情,又突出中醫藥特色,並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為臨床、科研、教學和生產服務,這是他多年來堅持對複雜的中藥材品種研究以澄清中藥業存在的嚴重品種混亂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他既重視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作用,又重視調查採集鑑定研究,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繼承與發揚相結合,特別着重把傳統的本草學與現代植物分類學和生藥學三者有機地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術風格。他通過具體分析,在複雜的異物同名中藥中,考證出中國歷代傳統藥物的正品中藥,區別出地區習用品和其他錯用混用品,從而提出澄清混亂品種的意見和鑑別真偽的方法。《中藥材品種論述》一書即為其代表作。該書上冊載文100篇,約40萬字,1964年,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集中論述中藥材複雜(混亂)品種的專著,於1978年榮獲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科研成果獎。該書1985年又經他補充修訂,1990年,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出版(82萬字),中冊載文50篇(40萬字),1984年出版發行(第二版1992年修訂出版,80萬字);下冊正在編著中。

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過程
謝宗萬不但重視實地調查和解決中藥混亂品種問題,他還十分關注中藥品種的理論研究。只有加強各個領域裡的理論研究,才有可能較好地解決本領域的實踐問題,而傳統中藥學的理論,從來都是以藥性理論為核心,至於中藥品種方面是否有理論,前人未有論述。謝宗萬認為,中藥品種繁多,是中醫藥偉大寶庫的物質基礎,應該在研究中藥品種發展歷史的基礎上,在現代應用中藥的實踐中,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來補充和發展中藥理論,從而進一步指導實踐,解決有關複雜品種的問題。他在總結歷代本草沿襲、變遷與發展的基礎上,比較深入地探討了中藥品種在不同歷史時期,長期延續或迅遭淘汰以及發生變遷的發展規律,從而創立了"藥材品種延續論"與"藥材品種變異論"這兩個有關藥材品種的新論點。其後,又陸續提出藥材"新興品種"優選論;藥材基原(品種)的單一性與有限多原論;解決中藥品種"異物同名"問題的關鍵在於"統一藥名"論;優良品種遺傳基因是形成"道地藥材"的內在因素論;解決偽劣、混亂品種問題的根本措施在於發展"道地藥材"論;品種相近、性效相近論;品種雖同,在一定條件影響下性效可變論;研究中藥品種,立足該國,放眼世界論等論點,為中藥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中藥品種理論研究》,1991年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1992年2月12日,該項成果通過了技術鑑定。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謝宗萬首次提出的十個全新論點,全面地分析討論了中藥品種諸多問題的複雜性、形成的歷史原因及有關的規律性,並上升成為系統理論,是中醫藥學理論研究中的一項重要突破,對於中藥複雜品種的整理研究、中藥新品種、新資源的開發、道地藥材的發展、藥名的統一等均有重要指導意義。因此,可以說謝宗萬是中藥品種理論的創始人。

人物評價

嚴謹治學,一絲不苟
謝先生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待人笑呵呵,非常隨和的樣子。
但他對待自己的研究工作,對待他發表的每一篇論文或著作,卻是格外認真,甚至可以說是叫真。在編纂《本草綱目藥物彩色圖鑑》過程中,文稿及彩圖均已交付出版社,且文稿清樣已經作者校對後,本已無作者的責任。但謝老仍然提出,對作者提供的原植物彩色圖片進行一次品種鑑定工作,除他親自把關外,還邀請了在京有關單位的相關專家一起參加,把底片投影放大,由同行專家共同把關,給出版社方面及所有參加者都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相關新聞

謝宗萬:患癌老師 放不下三尺講台
「謝校長,請你準時到醫院複查身體。」 「最近工作忙,只能在國慶時,才能到醫院複查身體,謝謝你們的關心。」 患有口腔貼膜表皮樣癌的桐梓縣羊磴小學校長謝宗萬原計劃在9月6日到西南醫院複查身體,做好第二次手術前的身體康復。但因秋季開學之初,學校工作千頭萬緒,複查的時間只能緩一緩,拖到國慶節,抽時間去複查。[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