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羅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瓦倫丁•阿歷克塞諾維奇•謝羅夫
瓦倫丁·謝羅夫01 原圖鏈接 來自美術網
瓦倫丁•阿歷克塞諾維奇•謝羅夫
原文名 Валенти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еров
出生 (1865-01-01)1865年1月1日
瑞士
逝世 1911年1月1日(1911-01-01)(46歲)
國籍 俄羅斯
別名 瓦倫丁·謝羅夫
職業 音樂評論家、作曲家
知名作品 《女孩和桃子》
《女演員瑪利亞•葉莫洛娃像》

瓦倫丁·阿歷克塞諾維奇·謝羅夫(Валенти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еров,1865年 - 1911年) 是俄羅斯著名肖像畫家。

類別 摘要
中文名 瓦倫丁·阿歷克塞諾維奇·謝羅夫
別名 瓦倫丁·謝羅夫
民族 俄羅斯民族
畢業院校 聖彼得堡美術學院
外文名 Валенти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еров
國籍 俄羅斯
職業 畫家
代表作品 《女孩和桃子》《女演員瑪利亞·葉莫洛娃像》

人物生平

謝羅夫[1]從童年時期就師從列賓學畫,1880年進入聖彼得堡美術學院,他的早期畫風深受列賓的現實主義畫派和在聖彼得堡美術學院任教的契斯恰柯夫的注重形體畫風的影響。他於1887年的作品《女孩和桃子》中,體現了他對光和色彩的表現能力,深受印象主義畫派的影響。

1890年以後,謝羅夫的作品主要體現在肖像畫上,他畫了大量的畫家、作家和演員的肖像,很注重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他的畫風從明亮的光線和色彩轉變為灰色和棕色的調子。1894年他加入巡迴展覽畫派。他後期的作品逐漸變得更為簡練和精確。1900年以後他創作了許多風景畫,畫風想浪漫主義畫派風格轉移。

《少女和桃子》01 原圖鏈接 來自鳳凰網

進入20世紀後,他開始想現代派的畫風靠攏,但仍然保留他的現實主義痕跡。1903年成為聖彼得堡美術協會成員。但他的思想具有民主意識,積極支持1905年到1907年的革命,1905年為了抗議1月9日的屠殺,退出美術協會。晚年繪製了一些歷史畫,和以神話為題材的作品。從1897年至1909年他在「莫斯科建築、雕塑、繪畫學校」任教,培養出許多俄羅斯著名畫家。

俄羅斯城市

舊名「納傑日金斯克」(1935年前和1938—1939),卡巴科夫斯克(1935—1938)。俄羅斯烏拉爾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城市。在北烏拉爾山南端東側、卡克瓦河左岸。人口10.2萬(1985)。鄰近鐵礦。1894年因興建冶金廠形成。鐵路樞紐。有天然氣管道經此。以鋼鐵工業為主,生產合金鋼、鐵合金等,還有火電廠、鋼筋混凝土製品廠、木材加工廠等。

職業生涯

謝羅夫作品01 原圖鏈接 來自新浪網

謝羅夫(1820~1871),俄國音樂評論家、作曲家。1820年 1月23日生於聖彼得堡,1871年2月1日卒於同地。幼年學習鋼琴與大提琴。1835年入聖彼得堡法律學校,1840年畢業,在樞密院和司法部任職。40年代自學音樂理論,把古典歌劇、交響樂總譜改編為鋼琴譜,並進行創作。初期作品有歌劇《五月之夜》等。1851年起專門從事音樂創作及評論工作。1858年曾訪問德國,回國後成為R.瓦格納的熱烈擁護者。1863年,他的歌劇《猶滴》公演,獲得成功。以後又寫有歌劇《羅格內達》(1865),因此被沙皇賜以年俸。晚年寫有歌劇《聖誕之夜》及《邪惡的勢力》,均未完成。謝羅夫的歌劇受瓦格納及法國大歌劇的影響頗深,但由於同時具有一定的俄羅斯民間特色,當時較受歡迎。他在音樂評論方面更有成就。青年時代受..別林斯基影響,立志要在音樂評論中貫徹俄羅斯文學批評的傳統和原則,把高度思想性、戰鬥性與嚴格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他認為:評論要從三個角度來考慮,即技術、歷史、美學。並要有啟蒙性,起到教育廣大聽眾,提高審美趣味,宣傳解釋音樂典範的作用。他強調音樂中感情因素的作用,認為音樂「只與心靈的情感有關」。從19世紀50年代起他熱烈宣傳瓦格納的創作,對新俄羅斯樂派不抱好感,曾與青年時代的好友、堅決支持新俄羅斯樂派的音樂評論家B.B.斯塔索夫展開激烈論戰。他的評論文章被後人選編成集出版。

視頻

勃拉姆斯 《五月之夜》 聲樂:江南 鋼琴:畢文琪 講解人:西沙

參考資料

  1. 謝羅夫_電腦塗話,新浪網, 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