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譚孝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譚孝曾
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老生名家
出生 1949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老生演員
知名於 嗓音高亢宏亮、韻味清醇、悠楊自如,扮像清秀、颱風瀟灑,且文武兼備。
知名作品定軍山
《四郎探母》
龍鳳呈祥
《群英會》
失空斬》。

譚孝曾,男,1949年出生,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老生名家。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梨園世家,譚門第六代嫡傳人,系京劇名角譚富英之孫、譚元壽之子。第23屆亞洲最傑出藝人獎和中美文藝貢獻獎獲得者。歷屆CCTV全國青京賽評委。近年來,多次出訪亞洲歐洲美洲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譚孝曾的妻子閻桂祥是著名京劇青衣旦角演員

藝術經歷

1968年畢業於北京戲曲學校,從王少樓楊菊芬等學習老生戲,從諸連順徐元珊等學習武生戲。畢業後又得到祖父譚富英、父親譚元壽的親傳。

譚孝曾、趙葆秀、王蓉蓉、杜鎮傑、李宏圖、遲小秋、朱強、董圓圓、陳俊傑組成的"九大頭牌"。注:董圓圓調離北京京劇院去往國家京劇院,候補張慧芳(原湖北京劇院)

藝術特色

他嗓音高亢宏亮、韻味清醇、悠楊自如,扮像清秀、颱風瀟灑,且文武兼備,頗具譚派神韻。

代表作品

經常上演的京劇有:《失空斬》、《四郎探母》、《群英會》、《龍鳳呈祥》、《將相和》等。

出訪演出

曾先後隨團出訪日本法國美國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

譚派傳人

其子譚正岩也繼承譚派藝術,系譚派第七代嫡傳人。

活動年表

2004年5月17日,農曆甲申年三月廿九日,晚:北京、南京兩地京劇演員聯演《沙家浜》

一場由北京、南京兩地京劇名角聯袂演繹的現代京劇《沙家浜》在南鋼大劇院上演,這場演出是紀念梅蘭芳誕辰11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

本場演出共有3組主要演員:扮演阿慶嫂的閻桂祥和劉山麗來自北京,黃孝慈來自江蘇;郭建光由來自北京京劇院的譚孝曾和江蘇省京劇院的張軍強、嚴陣共同扮演;北京的胡旋、袁慧琴和南京的董源則先後扮演了沙奶奶一角。

2004年12月30日,農曆甲申年十一月二十日:懷仁堂2005年新年京劇晚會舉行

"菊苑飄香"--懷仁堂2005年新年京劇晚會舉行。

2005年10月18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十六日,晚:紀念張君秋誕辰85周年張派代表劇目匯演第五天

紀念張君秋誕辰85周年張派代表劇目匯演在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行。

《狀元媒》(3位張派弟子、再傳弟子分別飾演柴郡主:姜亦珊演"行圍"、雷英演"宮中"、董翠娜演"金殿",張學津飾呂蒙正,譚孝曾飾宋王,王立軍飾楊延昭,康健飾趙德芳,楊光飾傅丁奎)

2005年11月6日,農曆乙酉年十月初五日,10時:譚鑫培陵墓修復工程揭幕和祭掃儀式舉行

來自全國各地的京劇名宿王琴生劉曾復、歐陽中石、杜近芳葉少蘭、孫毓敏、楊春霞、劉子蔚和中國京劇院、北京京劇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和全國優秀京劇演員研究生班的師生代表共200多人在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岩三代人的陪同下匯聚在譚鑫培大師的墓前,舉行了隆重的祭掃儀式。

此次修復工程由北京市文物局和門頭溝文化管理委員會施工,在原墓址對譚鑫培的陵墓進行了精心修葺,歷經5個月完成。修葺後的陵墓站地約500平方米,四周建有圍牆,穿過寫着"國劇宗師"四個大字的石門就可以瞻仰到高台上聳立的墓碑和墳冢。墓碑的背面是由京劇前輩王琴生劉曾復等撰寫的碑文,記述了墓主人的四大功德。記述1915年由戒台寺贈地建墓經過的原墓碑和界石也陳列在墓區中。由王琴生書寫的梁啓超詩句:"四海一人譚鑫培,聲名廿紀轟如雷"銘刻在陵園石門的兩側。

祭掃儀式由北京京劇院院長王玉珍主持,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蔡赴朝和市文化局、門頭溝區政府的負責同志出席了祭掃儀式。蔡赴朝同志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發表了講話,稱譚鑫培不愧為祖國戲曲藝術的泰山北斗;一代宗師,他的功德與業績將永垂史冊;京劇演員于魁智、京劇演員研究生班和譚門弟子的代表王平都在致辭中對譚鑫培大師在京劇藝術發展史上承前啟後的重大貢獻給予高度評價,譚鑫培大師的曾孫譚元壽也在祭掃儀式上致辭,感念黨中央幾代領導人對民族文化藝術的尊重和對譚家的關切與愛護。

2006年1月23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廿四日,晚:2006年新春京劇晚會--李瑞環同志改編劇目專場演出第四天

應全國政協辦公廳、全國政協京昆室之邀晉京演出新春京劇晚會的天津市青年京劇團,與北京一批京劇名家合作,在全國政協禮堂推出慶賀李瑞環同志改編劇目專場演出京劇名家演唱會,現場氣氛熱烈,觀眾掌聲不斷,演出獲得巨大成功,標誌着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歷時四天的晉京演出,圓滿落幕。

名家演唱會上,梅葆玖譚元壽、李世濟、葉少蘭、劉長瑜、孫毓敏、李維康、耿其昌、于魁智、李勝素、趙葆秀、譚孝曾、李宏圖、王立軍、孟廣祿、趙秀君、劉桂娟等各自獻上拿手唱段,演唱會在李瑞環同志作詞的《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團歌》聲中圓滿結束。

2006年3月1日,農曆丙戌年二月初二日:戲曲界舉行王選追思會

全國政協京昆辦公室的委員們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王選追思會。會上,大家在發言中一致感到遺憾的是,在各個新聞媒體上刊出、播放的王選生平中,都沒有記錄、提及他為中國戲曲事業做出的貢獻。參加追思會的有李世濟、杜近芳、葉少蘭、孫毓敏、譚孝曾等。

"很多人都只知道王選是位優秀的科學家,卻不知道他還是位戲曲研究家、活動家、收藏家,他在重病之中都沒忘記振興京昆的工作。"孫毓敏說。王選生前曾擔任全國政協京昆室主任,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國家下撥了5000萬元資金保護、發展崑曲,這對崑曲界來說是件天大的好事。2004年,王選先生主持編選了《中國崑曲精選劇目曲譜大成》,匯集了全國崑劇院團半個多世紀以來創作、演出的70部優秀劇目。在會上,藝術家們都說,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現在的、將來的崑劇演員們應該吃水不忘挖井人,"王選可是崑曲界的大功臣。"

2006年7月11日,農曆丙戌年六月十六日,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華神韻專場晚會舉行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華神韻專場晚會"在長安大戲院舉行。為弘揚民族文化,展示京劇藝術魅力,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聯合長安大戲院、北京京劇院一團推出京劇現代戲《沙家浜》。此次演出是為向建黨85周年獻禮特別推出的紅色經典劇目。

此次復排,由王蓉蓉飾阿慶嫂,譚孝曾飾郭建光。

2006年9月16日,農曆丙戌年閏七月廿四日:中華劇院開張

能容納千名觀眾的中華劇院在天津落成,以上演京劇為主。劇場實際面積7509平方米,有1006個坐席。此外,還配有包括排練場地的綜合樓以及招待所。劇院還有22畝的園林,亭台花木,錯落其間。

在落成儀式上,天津市青年京劇團上演了京劇《龍鳳呈祥》,特邀譚元壽葉少蘭、譚孝曾加盟演出,青年團演員有張克、孟廣祿、王立軍、李佩紅、石曉亮、孫麗英、康健、楊光等。

2006年9月20日,農曆丙戌年閏七月廿八日,晚:中國大戲院開業70周年慶典演出第二場

中國大戲院開業70周年慶典演出第二場。本場為戲曲名家經典薈萃演出,邀請當時京劇、評劇、豫劇、越劇、河北梆子等劇種中碩果僅存的流派藝術家與部分傳人同觀眾見面並表演拿手唱段。包括李世濟(攜徒李海燕,呂洋)、張春華、景榮慶、劉秀榮(攜徒王艷)、孫毓敏、李硯秀、趙慧秋、李鳴岩、譚孝曾、孫明珠、康萬生、任德川、汪慶元、馬金鳳、筱俊亭、王璦璦、左大玢、李愛琴、劉玉玲等。

2006年10月20日,農曆丙戌年八月廿九日:紀念譚富英誕辰百年系列演出第一場

紀念譚富英誕辰百年系列演出第一場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行。

演出《定軍山·陽平關》(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岩、王平、杜鎮傑、徐尚賓分飾黃忠,尚長榮飾曹操)

2006年10月21日,農曆丙戌年八月三十日:紀念譚富英誕辰百年系列演出第二場

紀念譚富英誕辰百年系列演出第二場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行,本日為折子戲專場,由京、津、滬三地譚門弟子同台。

2006年11月25日,農曆丙戌年十月初五日,晚:紀念奚延宏誕辰72周年演唱會舉行

紀念奚延宏誕辰72周年演唱會在石家莊人民會堂舉行。

2007年2月24日,農曆丁亥年正月初七日,晚: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辦2007新春京劇經典折子戲專場

2007年8月18日,農曆丁亥年七月初六日:福彩之夜"京劇在青島"大型京劇綜藝晚會第一場福彩之夜"京劇在青島"大型京劇綜藝晚會首場在青島浮山新區中心廣場舉行。吳汝俊、康靜、宋小川、張萍、譚孝曾、張春秋、尚長榮等參加演出。

2011年11月2日,武漢琴台大劇院第六屆中國京劇節開幕式演出。

2011年12月16日至19日,譚孝曾父子將同朱世慧尚長榮以及北京京劇院的九大名家們一起,在武漢開啟「唱響之旅」,上演《群英會借東風》、《鎖麟囊》、《趙氏孤兒》、《沙家浜》四場名劇。 [1]

2012年7月中央電視台第七屆青京賽擔任評委。

譚孝曾、譚正岩父子同台,一出高亢洪亮的《沙家浜》,揭開了「譚鑫培杯」戲曲達人秀的序幕。5月22日晚上,2013「譚鑫培杯」戲曲達人秀在江夏譚鑫培大戲樓開幕。武漢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述永出席開幕式。

晚上的開幕式上,京劇、漢劇、楚劇等多個劇種的表演輪番上演,京劇譚門的第六代、第七代傳人譚孝曾、譚正岩父子更是同台上演一出經典《沙家浜》,展示出薪火相傳的意蘊,現場觀眾分外熱情,父子倆加唱一曲《定軍山》,引來叫好聲一片。

戲曲達人秀活動海選、複賽將於6月上旬至9月舉行,還將邀請戲曲名家分劇種對決賽選手集中進行指導培訓,優秀選手還將進社區、高校、企業、農村開展公益性惠民演出。

2014年1月24日晚,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劉長瑜及當代張派名家王蓉蓉等「京劇名角」亮相河北保定百事開利會展中心,為當地戲迷、票友獻上豐盛的春節文藝大餐。 [2]

當晚,國家一級演員、譚門六代嫡系傳人、著名京劇老生譚孝曾,第二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杜鎮傑,國家一級演員、裘派花臉陳俊傑,第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當代張派名家王蓉蓉等悉數登台;隨後,在觀眾的熱烈掌聲邀請下,72歲高齡的劉長瑜老師激情演唱京劇名段《紅燈記》,並笑稱自己已不是當年的「鐵梅」了,應改口唱「聽奶奶說」。

最後,梅葆玖攜弟子上台,在向保定觀眾獻上春節祝福後,現場演唱梅派代表作《貴妃醉酒》,引掌聲經久不衰。

2017年恰逢譚鑫培誕辰170周年、譚富英誕辰111周年,在這樣一個歷史節點,北京京劇院歷時近1年時間、精心策劃了「歷史輝煌·今日精彩」紀念譚鑫培誕辰170周年、譚富英誕辰111周年大型紀念活動,並推出了「譚老師講故事」、「學段譚派戲」、「譚天說戲,京劇胡同游」等一系列京劇主題活動為其宣傳造勢。[3]

9月8日晚,紀譚活動的重頭戲——「歷史輝煌•今日精彩 」紀念譚鑫培誕辰170周年、譚富英誕辰111周年流派經典精品劇目系列展演在長安大戲院拉開帷幕,此次展演得到了北京市戲曲藝術發展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多場演出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火爆場面。這是由著名詞作家李東才先生、著名作曲家楊乃林先生聯手為此次「紀譚」活動專門創作的主題曲。激昂高亢的京劇交響曲將演唱會的氣氛瞬間帶到了頂峰。

演唱會集結了尚長榮、劉長瑜、李崇善、葉少蘭、譚孝曾、陳少雲、趙葆秀、孟廣祿、張建國、王蓉蓉、杜鎮傑、遲小秋、李宏圖、張慧芳、朱強、胡文閣等京劇名家。譚門第七代傳人譚正岩以一曲京劇交響曲《伶王贊》為晚會開場。

本場演出最令觀眾感動和期待的一幕是,年近九旬的譚元壽老先生登上舞台攜兒子譚孝曾、孫子譚正岩及眾弟子、再傳弟子合唱了《定軍山》的經典唱段,讓觀眾再次見證了譚派掌門人的風采。

今風古韻,四海同春,廈門衛視2019兩岸元宵戲曲晚會全新啟航錄製中,台灣知名歌手「療傷系情歌天后」辛曉琪、當紅跨界小生余少群、京劇譚派嫡傳譚孝曾和譚正岩父子、當代國樂大師方錦龍、「台灣歌仔戲三天王」之一黃香蓮、廈門六中「明星合唱團」、多棲藝人金小魚...傾情加盟,群星匯聚跨界演繹戲曲經典,梨園大腕各顯絕活熱鬧元宵。晚會於2019年1月11日至14日錄製,並於2019年2月19日元宵節期間在兩岸同期播出。

國家大劇院還將為戲迷獻上「京劇名劇賀新春」。2月6日至9日,北京京劇院杜鎮傑、張慧芳、遲小秋、常秋月、譚孝曾、朱強、李宏圖等名家名角將分別帶來《四郎探母》《鎖麟囊》《紅娘》《龍鳳呈祥》四台傳統名劇。 [4]

慶祝北京京劇院建院40周年系列展演新聞發布會日前在北京舉行,遲金聲、吳吟秋、李玉芙、李崇善、譚孝曾、趙葆秀、朱紹玉等20多位劇院老一輩藝術家出席。 [5]

2019年3月1日至31日將在長安大戲院和繁星戲劇村舉辦「輝煌歲月——北京京劇院經典劇目展演」。該展演將以充分體現流派藝術特色、久演不衰的經典劇目和由劇院首開先河的小劇場劇目為主,全面展示劇院歷史積澱和劇院在藝術傳承方面的成就。

屆時,王蓉蓉主演的《狀元媒》、杜鎮傑主演的《珠簾寨》、常秋月主演的《紅娘》、胡文閣主演的《穆桂英掛帥》、譚孝曾主演的《硃砂痣》等等名家名戲將在長安大劇院輪番上演。

此外,《審頭刺湯》《馬前潑水》《碾玉觀音》等小劇場京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將於繁星戲劇村再度登台。

藝術人生

爺爺亂點鴛鴦譜

1967年,我和閻桂祥都在戲校沒畢業,和中央音樂學院一起演了一台交響京劇《沙家浜》,我演刁德一,她演阿慶嫂,中央電視台直播。我祖父譚富英正好在家看電視,哎,這阿慶嫂不錯,今後要當我孫媳婦不錯。他那麼一說我也沒往心裡去。沒想到他直接找了我幾個師哥,直接通知閻桂祥讓她上家裡來了。師哥都挺會說,告訴她,譚老先生要給你說說戲,閻桂祥很高興,沒多想就來了。我祖父說,不錯,扮相不錯,嗓子不錯,誇了一通。我祖父屋裡一般很少人去,那天她來,好,出來進去的人絡繹不絕,找茬就往屋裡去,誰都想去看看長什麼樣兒,「相親」。祖父說,過兩天上家來吃餃子。快過春節了嘛,她沒想那麼多,又來了,一來二去,祖父說,我非常喜歡你,當我孫媳婦吧!你們先交朋友。

如今生活美滿的譚孝増無不感謝當年爺爺的亂點鴛鴦,沒有爺爺這句話真是沒有今天,沒有這麼好的老婆,沒有這麼好的媳婦,沒有這麼好的兒子,非常幸福,非常感謝爺爺,給了他現在美好的家庭和美好的事業。

傳承使命 與生俱來

梨園世家 卻憑唱歌進戲校

1949年,我出生在一個梨園世家,是譚門第六代嫡傳人。我出生的時候,曾祖父譚小培還在世,所以我的名字「孝曾」是孝順曾祖的意思,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孝順「老家兒」,更重要的是要將譚派京劇藝術傳承下去……

對於京劇,我從小耳濡目染,跟着祖父、父親進後台,看他們化妝,看他們表演,尤其是看他們每次一上台,台底下那掌聲,就覺得從心裡邊羨慕他們,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像他們似的,化上妝一上台,台上啪一亮相,台底下給一「好」,多美啊。

然而,學戲並不那麼容易,京劇藝術手段十分豐富,用法十分嚴格,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台藝術的創造。由於家裡幾代人都是科班出身,知道學戲不容易,特別苦,他們不希望我這一代人,再吃他們曾經吃過的苦,所以從來沒有人提出讓我學戲。然而,作為譚家的長子長孫,我知道我必須學戲,譚門藝術不能在我這裡斷了。

戲校考試時,老師說你給我們唱段戲吧,我說我不會。主考老師全樂了,說你是姓譚嗎?我說是。你爸爸是譚元壽?對。你爺爺譚富英?對。不會唱戲?不會。老師特別不理解,說譚家的後代居然不會唱戲。

但是沒辦法,我真的不會唱。後來我是憑藉歌曲《我們走在大路上》考上了戲校的。

在戲校學習時,我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恩師——王少樓先生。當時我就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會,是王先生一點一點教我,從喊嗓子、念白,到一個身段,一個手勢,先生一點點教我。

從零開始 基層蟄伏十幾年

1962年,我從中國京劇院調回到北京京劇院,我父親那時任副團長,當時父親就說了一句話:「孝曾調過來以後,要從基層做起。」

從基層做起是什麼概念?就是什麼你都得做,龍套、兵、上下手,包括孫悟空裡面的小猴,斗羅漢的羅漢,總而言之,除了青衣貼片的活兒我沒扮演過,所有京劇舞台上的角色我都演過。

譚門第六代是個跑龍套的,成了很多人茶餘飯後最愛聊的事兒,原來這京劇世家也有「凡人」啊。面對父親的不聞不問,眾人的冷嘲熱諷,尤其是當妻子與父親在台上演主角,獲得陣陣喝彩而自己只能在旁邊跑龍套時,我迷茫了。

我祖父教導我:「小子記住了,有屁股不愁挨打,磚頭瓦塊都有翻個兒的時候。你沒能耐,你沒本事,誰用你!」從那時,我就暗下決心,聽爺爺的話,下苦功夫,時刻準備着!

於是,每天只要是我父親出場,我必然跟着他上後台,一方面是伺候他,一個是暗中學習他的點點滴滴。從進化妝室,到怎麼化妝,怎麼拍彩,怎麼穿彩褲,怎麼穿厚底兒,怎麼穿服裝,怎麼勒頭,再到怎麼邁出台簾這一步,這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學到,都能看到的。

直到2004年,在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辦了一場裘派花臉的專場演出,我帶着《將相和》作為調劑節目等着登台,這是我第一次以主演身份在天津演出。謝幕的時候,觀眾都圍到台前,拉着我的手,要和我合影,哪怕合不了影,握個手也很高興。這是觀眾對我的一種肯定,那種愉悅是拿錢換不來的。

承受質疑 挑戰譚派經典劇目

2004年,在一次譚派藝術活動上,我說我打算演《桑園寄子》,但立即受到了大家的質疑。不論從外界還是我的父親,都認為我演不了,認為我目前的藝術水平和條件演不了這個戲。

《桑園寄子》是譚派經典劇目之一,我父親曾在60歲時演過這齣戲,戲中不僅有大量的念白、更有繁重的身段表演,例如「吊毛」(指戲曲表演中突然跌跤的動作。演員身體向前,頭向下,然後騰空一翻,以背着地。)這種高難度的絕活,讓很多人望而卻步。這對我來說,更是非常大的挑戰,一旦失敗,我將很難再在京劇舞台立足。

可是一個人如果不挑戰自己,不找一些有難度的戲去唱,那有什麼意義,還談何傳承發展。所以那次我是真較了勁,第一次違背了父親的意願。我要向父親、向世人證明自己,要將越來越少演出的經典劇目搬上舞台。

因為這齣戲是一個演情的戲,必須要比其他戲更投入感情,才能感動觀眾,既有唱又有念、還有表演和技巧,挑戰特別大。那段時間,我腦子裡整天都是這個戲,吃飯、睡覺閒着沒事時腦子都在演繹着這齣戲。

首場在長安劇院演出,父親那天沒去看,因為他有點不放心,可是他一直守着電話。意料之中,那次演出非常成功。

一戰成功 親力親為望認可

說實話,自從我開始學戲,父親對我一直不聞不問,也從來沒有誇過我。無論是第一次以主演的身份登上舞台,還是成功挑戰經典劇《桑園寄子》,他的評價始終只有兩個字「還行」。

《定軍山》這部戲有一個別名叫《一戰成功》,非常吉利。所以我們每次到外地巡迴演出,開場戲必定是《定軍山》,我們也拿這個戲作為衡量京劇演員的一個標準。2015年,我與兒子譚正岩共同出演電影版《定軍山》,現在回想起來,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是真難熬!

因為這部電影是我們譚家第六代、第七代人將《定軍山》再次以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意義重大。我渴望得到父親、同行和觀眾的認可,所以當時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都快魔怔了,每天心裡犯嘀咕,晚上也睡不着覺,只能靠安眠藥強迫自己睡。

電影拍攝期間,我不僅是項目負責人,還是演員、藝術指導、音樂編輯……身兼數職。可以說整個拍攝流程我都必須參與,不然自己心裡不踏實。拍攝花費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後期製作用了2年。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定軍山》在紀念中國電影110周年之際上映了,破天荒頭一次,我得到了父親的認可。雖然他沒有在我面前直接誇讚我,但聽弟弟說父親看完電影後特別激動,跟他說:「你哥哥現在唱得真是不錯,我今天看電影時,這《定軍山》他唱得太好了,我很滿意。」

從七歲學戲,到花甲之年,幾十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父親的認可。

如今,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恢復譚派失傳劇目的工作上。因為作為藝術工作者、作為譚家的後人,我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角色,既要把祖輩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繼承下來,還要把他們更好地傳承下去。

一個民族的崛起,主要還是文化,文化是它的根,是底蘊、是靈魂。把京劇藝術發揚光大,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個人軼事

謙美行為

譚孝曾先生的《龍鳳呈祥》在長安大戲院上演,主角劉備由譚孝增和杜鵬前後分飾,演出結束時,譚孝增已經卸裝,他優雅瀟灑地走上台,與王蓉蓉等藝術家們不斷地相互謙讓,一同站到台前,在掌聲和歡呼聲中向觀眾致謝。這時有觀眾上來獻花,譚孝增面對走上來的觀眾,首先舉手向他們示意着站立在他左手的主角孫尚香的扮演者王蓉蓉女士,台上的譚孝增卻於左右向觀眾致意之間偶然發現站立在右手的藝術家此時手中卻並無花束,於是他立即雙手將手中的鮮花獻給那位藝術家,動作是那麼迅速,那麼自然,又是那麼執著----當然那位藝術家也反覆推託着。第二批觀眾上來,人數較少,鮮花只獻給了他們更加鍾愛的包括譚孝增在內的幾位藝術家。譚孝增在接受了兩束鮮花後,立即將其中的一束用右手轉送給了身旁的那位藝術家。梨園界譚門藝高德高,譚孝增自然流露的謙美行為,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教人以做人的修養。

視頻

全本京劇《狀元媒》王蓉蓉 譚孝曾
《秦瓊賣馬》演唱:譚孝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