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豚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豚草

中文學名:豚草

拉丁學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別 稱:豕草、普通豚草、艾葉破布草、美洲艾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桔梗目

科:菊科

亞 科:管狀花亞科

豚草(學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一年生草本,高20-150厘米;莖直立,上部有圓錐狀分枝,有棱,被疏生密糙毛。下部葉對生,具短葉柄,二次羽狀分裂,裂片狹小,長圓形至倒披針形,全緣。上面深綠色,被細短伏毛或近無毛,背面灰綠色,被密短糙毛。雄頭狀花序半球形或卵形,徑4-5毫米,具短梗,下垂,在枝端密集成總狀花序。總苞寬半球形或碟形;花冠淡黃色,長2毫米,有短管部,上部鍾狀,有寬裂片。瘦果倒卵形,無毛,藏于堅硬的總苞中。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原產北美洲,1935年發現於中國杭州,分布於東北、華北、華中和華東等地約15個省、直轄市。惡性雜草,對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一批)。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1]

豚草形態特徵

豚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50厘米;莖直立,上部有圓錐狀分枝,有棱,被疏生密糙毛。下部葉對生,具短葉柄,二次羽狀分裂,裂片狹小,長圓形至倒披針形,全緣,有明顯的中脈,上面深綠色,被細短伏毛或近無毛,背面灰綠色,被密短糙毛;上部葉互生,無柄,羽狀分裂。

雄頭狀花序半球形或卵形,徑4-5毫米,具短梗,下垂,在枝端密集成總狀花序。總苞寬半球形或碟形;總苞片全部結合,無肋,邊緣具 波狀圓齒,稍被糙伏毛。花托具剛毛狀托片;每個頭狀花序有10-15個不育的小花;花冠淡黃色,長2毫米,有短管部,上部鍾狀,有寬 裂片;花葯卵圓形;花柱不分裂,頂端膨大成畫筆狀。

雌頭狀花序無花序梗,在雄頭花序下面或在下部葉腋單生,或2-3個密集成團傘狀,有1個無被能育的雌花,總苞閉合,具結合的總苞片,倒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5毫米,寬約2毫米,頂端有圍裹花柱的圓錐狀嘴部,在頂部以下有4-6個尖刺,稍被糙毛;花柱2深裂,絲 狀,伸出總苞的嘴部。

瘦果倒卵形,無毛,藏于堅硬的總苞中。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豚草生長習性

豚草再生力極強。莖、節、枝、根都可長出不定根,扦插壓條後能形成新的植株,經剷除、切割後剩下的地上殘條部分,仍可迅速地重發新技。生育期參差不齊,交錯重疊。出苗期從3月中下旬開始一直可延續到11月下旬,歷時7個月之久;早、晚熟型豚草生育期相差1個多 月。這都是造成生育期不整齊,交錯重疊的直接原因。

喜濕怕旱。豚草是淺根系植物,不能吸取土壤深層的水分,深秋旱季普遍出現萎蔫枯凋現象,而長在潮濕處的豚草生長繁茂。抗寒性較強。成株豚草能度過零下3-5℃的寒冬,成為越年生豚草。生長密集成片。由於豚草果實一般散落在植株四周1-1.5m半徑的地上,連年如此 ,便形成密集成片生長的群體。

苗期。豚草種子(果實)的發芽率為91.49%,以入土0.3-1cm的種子出苗率最高、最好、最快,5cm以上的不能出苗。四對真葉以下的苗易受凍害,四對真葉以上的苗抗寒性較強。苗期有明顯的向陽性。

分枝期。此期實際上是枝、葉形成時期,以株高(縱向)生長為主,當株高生長趨於停滯時,枝葉的形成也就結束了。從4月下旬至7月下旬末,共100多天。其生長規律是「兩頭慢,中間快」,株高的日增長量:前期為0.08-0.44cm, 中期在0.9-1.35cm,後期是 0.24-0.18cm,株高的增長量是株冠增長量的4.5-5.1倍。

花期。雄花為65-70天,雌花為50-55天。這個時期是以株冠(橫向)生長為主,從7月31日至9月30日,株冠的增長速度是株高的5.5-5.8 倍。同時,莖、枝也隨着迅速增粗、枝條伸長,花器成熟加快。

花形成的規律是:由上而下, 由外向內,逐級逐層地形成,晴天每隔二、三天形成一個層次,陰雨天間隔期延長,轉晴後間隔期縮短一 、二天,層次增多2層,以加速花的形成。

開花習性:雄花有隔日開花的習性,開花的時間在每日的6-10時,7-11時散發花粉和授粉,11時後閉花。若遇陰雨天氣就不開花,轉晴後可接連開花2-3天後,又恢復隔日開花習性。每個雄花序每次只開2-5朵小花,共開2-4次。雄花陰雨天不開花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空氣中的 濕度大的緣故,所以,在晴天的清晨對雄花噴水或在水中浸泡一下,可完全抑制雄花在當天開花散發花粉。

果實成熱期。果實大量成熟的時間是在10月上、中旬,成熟期為20天左右。其果實成熟規律與花的形成規律一樣,由上而下,由外而內的順序。

豚草的結籽量與環境條件密切相關,但一般單株結籽量為800-1200粒,多達1.5-3萬粒,少的在500粒以下。每簇雌花中,一級分枝上每簇一般結籽4-6粒,二級分枝上和葉腋中每簇結籽2-4粒,少的只有l粒。同時,在試驗中發現,北向、東向、東北方向每個枝條上的結籽 量 分別比南向、西向、西南方向上枝條的結籽量多13.4、13、13.2粒,要增加25-30%的結籽量。

豚草分布範圍

原產北美。在中國長江流域已馴化野生成為路旁雜草。

廣布世界大部分地區, 已知分布的國家及地區:

亞洲:緬甸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日本中國

非洲:埃及、毛里求斯;歐洲: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奧地利、瑞典、匈牙利、原蘇聯。

美洲: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古巴、牙買加、危地馬拉、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秘魯智利巴西

大洋洲:澳大利亞。

中國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以瀋陽、鐵嶺、丹東、南京、南昌、武漢等市發生嚴重,形成瀋陽——鐵嶺——丹東、南京——武漢——南昌為發生、傳播、蔓延中心。

參考來源

  1. [1], ,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