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賴惠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賴惠川(1887~1962)名尚益,字惠川,以字行,號頤園,一作芸園,別署悶紅老人臺灣嘉義人。是臺灣當代嘉義地區頗負盛名的傳統漢語詩人

生平

光緒十三年(1887)生。先世為明遺臣,隨鄭成功入臺,屯墾於嘉義公館莊一帶。其祖時輝助平戴潮春之亂有功,賞戴藍翎;至其父叔兄弟五人,皆登科甲。惠川兄弟七人,行四,家學淵源,雅工詞賦。係嘉義玉峰吟社、小題吟會之社員,並被聘為鷗社顧問。詩作甚多。民國五十一年去世,年七十六。

文學作品

他的文集《悶紅館全集》[1]共收有《悶紅小草》(1950年)、《悶紅詞草》(1950年)、《悶紅墨屑》(1957年)、《悶紅墨瀋》(1958年)、《悶紅墨餘》(1959年)、《悶紅墨滴》(1959年)、《增註悶紅詠物詩》(1960年)、《續悶紅墨屑》(1961年)共8部作品,總計詩4253首,詞174闕,曲詞100首,其中竹枝詞的創作數量、同題詩的寫作篇幅,皆是中國大陸臺灣文學史上歷代文人最多的,同時也是第一位出版個人詠物詩別集的文人。 《悶紅館全集》中,專門描寫臺灣風土民情的《悶紅墨屑》842首竹枝詞展開相關研究。在對《悶紅墨屑》的版本進行初步校勘後,便按照民俗學分類法,將《悶紅墨屑》竹枝詞分成「經濟民俗」、「社會民俗」、「信仰民俗」三類,擇取各類之中兼具文學想像性與歷史文獻性的詩作,逐一條列討論之,並徵引相關文獻相互印證。「經濟民俗」包括生產民俗、消費民俗兩項,反映臺灣物質文明的急速變遷。「社會民俗」包括族群倫理、節慶娛樂、生命禮俗三項,反映臺灣社會民俗從「社區人」演變成「社會人」的發展趨勢。「信仰民俗」包括神鬼信仰、巫術、民間俗信與鄉野傳說三項,反映臺灣民間信仰結合個人功利與族群功利的內在規律。經由分類討論與統計結果可知,賴惠川《悶紅墨屑》842首竹枝詞的具體價值在於內容題材廣闊,無所不包;明鄭清領日治、戰後四個時期的涵蓋;地方性、全臺性、世界性三種空間視野;漢人原住民、外國人、自然界萬物的面面觀;閩南語日語英語互相活用;大量將本土諺語歌謠、鄉土詞彙自然融入詩中。 《悶紅墨屑》被譽稱為一部「臺灣風物誌」、「臺灣民俗大文獻」、「臺灣三代人文變遷史」,賴惠川被譽稱為「末世之漫畫師、魔術師」、「社會風情詩人(poet of manners)」。


對外連結

參考資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