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賴比瑞亞精品咖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賴比瑞亞精品咖啡

賴比瑞亞(Liberica)咖啡,又稱大果咖啡,也有人誤稱為利比亞咖啡

產  地 :非洲賴比瑞亞、象牙海岸、馬達加斯加種植。

風  味 :苦味較強。

香  氣 :香氣不佳。

其  它 :抗蟲害、適合高溫潮濕氣候的品種,漿果和種子都要比小果咖啡大到接近兩倍,香味濃郁,但味淡,主要是北歐人喜歡這種咖啡。[1]

被遺忘的品種

咖啡界最常見的品種是阿拉比卡羅布斯塔,然而還有賴比瑞亞種的咖啡常被大眾遺忘,且這個品種通常被精品咖啡界認知為「具有苦味、金屬與木質味」的咖啡,更使它不被重視。[2]

第一個專門為了賴比瑞亞辦的咖啡節,位於馬來西亞婆羅洲西北端的古晉市舉行。

這並不是只是滿足好奇心所舉辦的活動,而是由Earthlings咖啡研討會主辦的婆羅洲咖啡研討會,主題包括品種探討、杯測甚至烘豆比賽等。

主持這場杯測會的德國咖啡顧問Steffen Schwarz博士表示,這場杯測是以甜度的順序來排序,從羅布斯塔開始,一直到阿拉比卡,最後以賴比瑞亞結束。

根據這些科學家所述,賴比瑞亞實際上比阿拉比卡的甜度更高。

產量占不到世界5%

世界上有超過100種的咖啡品種,而最主要的三大原生種咖啡就是

· 阿拉比卡(Arabica)

· 羅布斯塔(Robusta)

· 賴比瑞亞(Liberica)

最常見大家也比較常聽到的就是阿拉比卡咖啡豆,產量約佔世界咖啡70%~80%,羅布的產量大約佔了20%-25%,剩下的賴比瑞亞大約只有3%-5%左右。[3]

賴比瑞亞在當地的產量占不到世界的 5%比例,因為這個品種只有少數亞洲與非洲國家以商業豆用途來栽種。

賴比瑞亞被認為連羅布斯塔都不如,因此從未被精品咖啡界所關注。

另一個問題是,賴比瑞亞的咖啡樹比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高得多,一棵樹可長到15公尺,因此栽培與採收都需要更多勞力才能應對。

任何土壤中都可種植

雖然人們都認為羅布斯塔很強大,但實際上它的根系很淺,使它容易受到乾旱、低溫和根部疾病的影響。

而賴比瑞亞扎的根比其他咖啡樹都深,幾乎可以在任何土壤中種植,甚至是泥炭和黏土。

因此當人們說羅布斯塔是最能夠應對氣候變化的品種時,他們就錯了,因為賴比瑞亞更強壯。

然而,通常每個農場只會少量種植,可能農民常常連它是賴比瑞亞種都不知道,而是以當地名稱來稱呼。

垃圾變黃金

1892年,斯里蘭卡的葉銹病造成當地咖啡嚴重消損,而英國殖民者在此時尋找肥沃的土地種植咖啡而找到婆羅。彼時賴比瑞亞樹已在馬來西亞婆羅的半野生環境種植多年,但那裡的咖啡最終被捨棄,而改種茶葉、胡椒和橡膠等更有利可圖的作物,只剩下少量的賴比瑞亞樹。

當人們開始關注精品咖啡時,馬來西亞的兩位咖啡專業人士聚集了一些半野生的賴比瑞亞。然而,這些咖啡不是用傳統如阿拉比卡和和羅布斯塔的處理和烘焙方式,而是用新方法:他們考量了賴比瑞亞的高含糖量,應用在發酵和烘焙中。令人驚訝的是豆子非常好,很甜且果味濃郁,不像衣索比亞咖啡或藝妓這樣的風味,卻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它表現的風味是異國情調的亞洲水果,如菠蘿蜜、當地的芒果和香蕉,甚至是榴蓮。

2018年,來自婆羅洲的精品賴比瑞亞首次在德國的斯圖加特咖啡峰會上亮相,並獲得了咖啡生豆品質獎。

在一個阿拉比卡潛在滅絕危機的時代,也許是這個品種從婆羅洲雨林中崛起的一個時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