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Bergen-Belsen),又稱貝爾森。納粹德國集中營,在距漢諾威州采勒(當時屬普魯士)西北16千米處的貝爾根和貝爾森兩村附近。1943年7月建立,部分為戰俘營,部分為猶太人轉運營。設計容量為1萬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關押達4.1萬人。這個集中營雖然沒有毒氣室,但死於飢餓、疾病、過度勞累以及骯髒的生活環境者達3.7萬人之多。納粹用推土機將屍體推入萬人坑掩埋。安妮·弗蘭克於1945年3月在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內死於傷寒,她的戰時日記後來轟動了全世界。

基本簡介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位於德國北部漢諾威附近,1945年4月15日,英國軍隊解放這個集中營時發現約6萬具屍體,死難者因為飢餓和疾病而死。在集中營存在的5年間,德國納粹在此共殺害了約7萬名被關押者。最初是蘇聯戰俘營,後來還關了政治犯、同性戀、吉普賽人和知名猶太人。納粹德國希望利用知名猶太人交換被俘士兵。從1940年到1945年,這裡關了大約12.5萬人,約7萬名被關者遭到殺害。

歷史記憶

在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納粹將猶太人集中起來,利用他們換取外匯或用來交換德國人……

蓋世太保幫助猶太人將箱子提到火車上,黨衛軍跟他們的猶太犯人以"您"相稱,集中營的犯人躺着曬太陽--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中很少有人有過這種經歷,經歷過這種場面的人有可能曾被關押在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1945年4月納粹集中營被解放之後,英國記者拍到了令人髮指的集中營照片:推土機正將成山的屍骨鏟進萬人坑,幾近餓死、瘦骨嶙峋的囚犯目光呆滯地望着鏡頭。這些畫面深深地烙在世人的記憶中。

無恥的交易

但是在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剛開始黨衛軍對他們的犯人異常地溫和,因為他們當中有些猶太人持有巴拉圭護照、洪都拉斯證件或巴勒斯坦入境許可證。黨衛軍頭目海因里希·希姆萊打算利用這些猶太人換回外籍德國人,並換取外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2332人通過這種途徑踏上了從貝爾根-貝爾森通往自由的道路,希姆萊准許他們出境前往瑞士、西班牙和巴勒斯坦。柏林33歲的歷史學家亞歷山大·埃倫·溫克記下了他們的經歷。

希姆萊計劃修建可容納1萬名交換犯人的臨時住所,但談判曠日持久,拖延了數月。這期間,專管從西歐和匈牙利放逐犯人的狂熱的反猶太分子像黨衛軍上尉阿道爾夫·艾希曼等就將儘可能多的交換對象運至奧斯維辛。溫克描述說,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是"可能營救的、但錯過機會的中心"。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納粹對國外猶太人的迫害較之對本國猶太人的迫害稍小些,戰爭初期的幾年他們曾擔心,西方民主國家也會像納粹折磨受害者那樣折磨手中關押的德國人。

殘酷的迫害

1942年夏季,納粹開始將猶太人從華沙隔離區驅逐到特雷布林卡,此時納粹當局已轉向持有中立國或敵對國護照的猶太人,把他們關進帕維亞克監獄,而其他地區的猶太人則被送進毒氣室。

黨衛軍頭目希姆萊兼任強化德國民族性帝國委員,他負責該項行動,任務是將國外儘可能多的德國人秘密運回帝國。

1868年移居到巴勒斯坦的符滕堡聖廟騎士團後裔使希姆萊尤為受益。希姆萊打算讓這2000名德國人移居克里米亞半島,照他看來,在巴勒斯坦的炎炎烈日下,"這一寶貴的德國血統將遭到毀滅"。他向受國際聯盟委託管理巴勒斯坦的英國人建議,作為交換條件,納粹將釋放持託管區護照的猶太人。

交換人質

1942年11月,英國人釋放了301名巴勒斯坦籍德國人。作為交換條件,一些信仰猶太教的波蘭人因此得以離開希特勒帝國。 這個階段,大屠殺早已開始,猶太人移居國外受到最嚴格的限制。但希姆萊違背了自己的命令,並利用手中的受害者進行販賣人口的交易。 他命令蓋世太保頭目海因里希·米勒,將"在美國有具有影響力親戚關係的"猶太人集中關在特殊的牢營里,在那兒他們"雖然做工,但必須健康地活着"。希姆萊打算用這些人換取外匯。希特勒在確認"他們真的能帶來大量外匯"的情況下首肯了這一計劃。 地點選在貝爾根-貝爾森,那裡剛有1.8萬名蘇聯戰俘因饑饉而死或染疴而亡,因此這一戰俘營已騰空。希姆萊估計這裡可關押1萬人,外交部估計的人數還要多3倍。1943年春,納粹開始目標明確地為貝爾根-貝爾森尋找交換對象。

英國託管機構通過瑞士駐柏林公使館發出由猶太人援助機構提供的名單,持有拉美護照的猶太人也可以報名。駐瑞士的名譽領事們紛紛通過掮客將令人渴求的證件賣給絕望的人們。

但是希姆萊為交換犯人做的協調工作很差,他在華沙的部下早已將為數眾多的被尋找對象運出境外,為了湊夠交換對象的人數,他們高價賣出空餘的名額,並經常認可假護照。 納粹打算經過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首先交換那些持可疑外國證件的猶太人。運送第一批人到呂內堡荒原時,他們在告別之際大獻殷勤,蓋世太保幫助人們上火車,每個人都有一個座位:這一切意在為貝爾根-貝爾森作廣告。

但是那裡的生活絕對稱不上愜意。為監視起見,希姆萊從其他戰俘營調來黨衛軍隊員。讓這幫煞星一反常態地對待身着死囚衣服的犯人,並非易事。儘管如此,一開始生存希望還是較大的。納粹極力避免讓骨瘦如柴的交換犯人作為控訴人站到世界輿論的面前。集中營甚至有一些犯人還可以自由地學習,而不用去做強制性勞動。

希姆萊的部下對這一例外做法是有爭議的。外交部的官員們認為,換回外籍德國人比種族滅絕重要得多。但艾希曼卻不想放過那些受害者,他在荷蘭下了一道命令:"優先"將那些申請中立國國籍的猶太人"運到東方"。在貝爾根-貝爾森,他的一名手下將來自波蘭的2500名猶太人當中的3/4運到了奧斯維辛。

像艾希曼這樣的狂熱分子可能聲稱,使用外交護照和假護照的人很難交換成功,因為可能的接收國不承認這些護照。1943年9月13日美國通過瑞士公使館轉告,納粹所提供的在華沙的候選對象"不具備美國國籍,無權進行交換"。黨衛軍隨即將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槍決。 英國人早在戰爭爆發前就決定,允許5萬名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但納粹不願意交出大屠殺的見證人。此外,只有幾百名而非幾千名猶太人獲准出境到巴勒斯坦。

到了1944年夏季,希姆萊對外籍德國人已沒有多少興趣,他又有了新的重點:作為交換匈牙利猶太人的條件,他要求西方盟國提供1萬輛載重卡車,它們只能用在東線。以15噸咖啡、兩車廂羊皮以及幾箱首飾和現金作為交換條件,黨衛軍將首批1684人作為晨禮(西方人舊俗,結婚次晨丈夫送給妻子的禮物)從布達佩斯運到貝爾根-貝爾森。

這時候,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的生活條件已急劇惡化。黨衛軍將別處俘虜營的幾千名患病的犯人和強制勞動者送到荒原。秋季,黨衛軍和奧斯維辛的倖存者也來到這裡,此前希姆萊下令在蘇軍到達前撤離奧斯維辛。奧斯維辛最後一個指揮官約瑟夫·克拉默爾接受了這項命令,他隨即取消了交換犯人這一特例。

對於6000名等待者來說,這意味着所有希望的破滅,因為納粹不想放掉孱弱和患病的猶太人。希姆萊下令將貝爾根-貝爾森移交給英國人,這至少阻止了希特勒下令殺死所有在押犯這一命令的執行。但是在集中營獲營救之前,已有3500人死於飢餓和斑疹傷寒,其中就有安妮·弗朗克( 《安妮日記》的作者)。

紀念儀式

在距德國漢諾威以北80公里的貝爾森,76歲的俄羅斯倖存者魯德涅夫參加集中營解放紀念儀式。當天,德國政府舉行隆重儀式紀念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解放60周年。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建立於1940年,1945年4月15日英國軍隊解放了該集中營。在集中營存在的5年間,德國納粹在此共殺害了約7萬名被關押者。

參考資料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