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財務危機成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財務危機成本
圖片來自優酷

財務危機成本(Financial Crisis Cost)一說來源於西方學者梅耶斯的權衡模型理論(Trade Model),這也是對MM理論的一項卓有成效的補充。按照西方學者的觀點,財務危機成本是在財務管理出現技術上或者企業破產的情況下所形成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包括履行破產程序及開展破產工作的費用以及因破產所導致的企業無形資產的損失;間接成本則包括發生財務危機但尚未達到破產地步時的經營管理所遇到的工作障礙對企業價值的貶值,以及企業債權與企業決策者之間的矛盾與鬥爭所影響的企業價值的貶值。

財務危機的特徵?

財務結構明顯惡化。

財務結構惡化的徵兆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籌資結構不合理,長、中、短期債務...

(2)投資結構不合理,長、中、短期投資...

(3)生產結構不合理,資產中存貨、應收...

企業信譽不斷降低。

企業財務危機的危險信號有哪些?

這些危險信號可以說明一家企業在如下三個方面不具有投資魅力:成長潛力、競爭優勢和非常健康的財務情況。相反地,如果某些企業不具備這些危險信號可能就是值得考慮的。

1、財務危機:營業收入連續數年下降

一家企業可以用減少浪費性的支出、減掉不必要的職員人數、改善庫存管理等方法來改善了企業的盈利,但長期的成長則需要依賴銷售的增長。如果投資一家連續三年以上營業收入下降的企業是有問題的——任何成本效益都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被抵銷。另外,下降的收入意味着變壞的企業——很少能成為一家好的企業。

2、財務危機:毛利、營業利潤淨利潤和自由現金流連續數年下降

利潤的下降意味着一家企業正在變得虛胖,或者企業的管理者犧牲盈利能力來換取成長。Thisonehastobetakenincontext.如果因為宏觀經濟狀況或者因是周期性的企業,企業利潤的下降則並不一定是內部的運營情況出現了問題。如果你不能合理地把利潤的下降歸因於外部因素,那就要小心了。

3、財務危機:過度地提高流通股票數量

對於那些每年股票數量都要增加2-3%的企業要加以戒備。這意味着管理層正在逐步出讓這家公司,並通過期權二次股票發行來稀釋你的股票。相反的例子是股票數量每年都要下降1-2%的公司,這說明管理層正在回購股票,這會提高你在企業中的`股權。

4、財務危機:負債率上升或者收益對利息倍數比率下降

這兩者都可能意味着企業在運營方面有些失控,要承擔着更多的債務。當資產負債率超過100%或者收益對利息倍數比率小於5時,要仔細地分析一下。如果同時兼有營業收入和利潤下降,就要更加仔細,它的財務狀況可以已經非常差了。

財務危機成本
圖片來自優酷

5、財務危機:應收帳款和庫存上升,同時與營業收入進行比較

企業經營的目標是由資產中產生現金。如果應收帳款比營業收入的增長還要快,就意味着客戶拿到產品後需要很長時間才付款。當庫存比營業收入增長還快時,意味着企業生產的速度要大於銷售的速度。這兩種情況都表明現金被占用而沒有產生回報。

這種危險信號表明供應鏈管理低下、需求預測不良、以及給予客戶過於寬鬆的信用期。在數年的基礎上看待這個現象,短期的問題有時是由於不可控的市場因素

6、財務危機:自由現金和淨利潤比長期低於100%

這與第5條的危險信號相關。如果自由現金流持續地低於淨利潤,這需要進行認真的調查。通常應收帳款和庫存是罪魁禍首。然而這也可能是一種會計欺詐,比如將採購費用資產化而代替支出,這會人為地虛誇了利潤表里的淨利潤數。記住,只有現金流量表說明了現金的價值——其它的數據都是基於會計的假設。

7、財務危機: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上龐大的「其它項」

這些包括利潤表上的「其它支出」,資產負債表上的「其它資產」或者「其它債務」。大多數企業都會有這些項目,但都小到不足以需要關注。但是,如果這些項目的比重過大,就要深入研究一下發包括什麼東西。這些費用會不是重複發生?這些「其它」項目的部分是不是隱蔽的,比如關聯方交易或者是非業務相關項目?龐大的「其它」項目意味着管理層試圖對投資者隱藏什麼。我們需要的是透明,而不要隱蔽。

8、財務危機:在利潤表上有許多營業外支出和一次性費用

好的公司有非常容易理解的財務數據。而企圖玩欺詐或者隱藏問題的公司經常會把費用藏匿於前面所羽的「其它」項下,或者增加一些項目如「重組」、「資產清理」、「商譽清理」等。如果連續幾年都存在這類的一次性費用就是一個問題。管理層會鼓吹他們改善了非公認會計準則、或者形式上是這樣的,但結果是財務危機一點都沒有改善。這些費用是用來糊弄投資者的,試圖讓報表看起來僅僅是好看一些而已。這種時候,去看一下現金流量表。

9、財務危機:流動比率低於100%,特別對於周期性的企業

這是財務是否健康的另一種檢測方法。這是一家企業的流動性,或者是在接下來12個月他們能夠應付債務的能力對於一家擁有穩定生意和能夠產生大量現金的企業,這個比率低於100%不是大的問題。但是對於周期性非常強的公司,可能一年內營業收入會下降25%,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周期性+低流動比率=災難的組合。

10、財務危機:當加入商譽時ROC非常低

這個特別適用於用MagicFormula的投資者,JoelGreenblatt的書《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為了計算ROC除掉了商譽。然而,如果成長是因為在收購時過高付費,ROC看起來會非常棒,因為多付的部分是不計算在內的。MagicDiligence通常兩個數據都看,帶有商譽的和不帶商譽的。如果「帶有商譽」的數字低,那高的MFI(現金流量指標)ROC就是一個奇蹟。

導致企業財務危機形成的原因

一、由經營風險所引發

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首先要明確風險與財務危機的關係。一般來講,企業經營經常要面臨兩種風險:一是經營風險,二是財務風險。但不管是哪一種風險,如果控制不好,最後發展的結果都可能導致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所以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是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

經營風險是指因生產經營方面存在問題而給企業財務經營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許多方面都會受到來源於企業外部和內部的諸多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引起企業的`利潤或利潤率的高低變化,從而給企業帶來經營風險。最終可能引發財務危機。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1由日常經營管理不當引發

1、生產方面的風險

(1) 生產供應不穩定。由於原材料供應地的政治、經濟等情況變化,運輸路線改變,原材料價格變動,新材料、新設備的出現等而帶來的供應方面的風險。

(2 )生產組織管理不當。由於產品方向不對頭,產品更新時期掌握不好。生產質量不合格,新產品、新技術開發實驗不成功,生產計劃、組織不合理等因素,都會帶來生產方面的風險。

2、銷售方面的風險

由於出現新的競爭對手,消費者愛好發生變化,銷售決策失誤,產品廣告推銷不力以及客戶信用評價不準確等帶來銷售方面的風險。

1.2由戰略管理不當引發

1、投資時機把握不准,資本支出計劃不切實際

有些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就是因為投資的時機不對。這些企業在本行業賺錢,就想繼續擴大規模而在擴充計劃上,對市場的預側又過於樂觀、把過去的成長率當成未來的市場成長率,誇大新項目的盈利能力,卻忽略了產品是否己到生命周期的飽和期。然而,企業的設備等固定資產已經擴充了,怎麼辦呢?只好孤注一擲和同行大打價格戰,結果可能是自己先倒下。

2、投資方向失誤

有些企業本身行業作得很好,賺了錢後就想投資搞多種經營。名日:「東方不亮,西方亮」,其結果是由於經營戰略沒作好,而盲目投資了其他行業。隔行如隔山,當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後,很容易造成投資失敗,使原來本身行業的利潤也跟着賠光,引發財務危機。

3、內部組織管理不善

有些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經營,組織變得非常龐大,就開始出現了目標不明確,責任不清,人浮於事的現象,缺乏一套科學的、具體的管理體系。表現為企業效率低下、資產帳、物不清,財務管理部門無法提供準確的財務報告。企業的優勢和資源因管理不善而逐步消失,從而造成財務困難,引發財務危機。

4、戰略管理失誤,造成經營虧損

有些企業由於戰略管理失誤,引起經營方面的虧損。如果企業只是短期虧損,只要虧損額少於折舊等非付現成本,未必導致債務償付困難,但如果持續虧損,將造成企業淨資產數量和質量不斷下降,大大削弱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進而導致企業不能到期償還債務。如果虧損嚴重到資不抵債的地步,也就是狹義上所指的財務失敗,將意味着償付能力喪失,很可能走上倒閉破產的不歸路。

1.3由其他因素引發

由於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變化,發生通貨膨脹,自然氣候惡化,國家稅收政策調整,以及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等方面的因素,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企業正常的經濟活動。一旦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突然發生變化,重大政策調整,各種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性意外事件發生,企業就可能因為業務萎縮、資產縮水或重大財產損失而陷入財務困境。在亞洲金融危機中,一些企業採取股票抵押貸款,股票價格下跌,使抵押品價值嚴重縮水陷入財務危機。

二、由財務風險所引發

企業的財務活動過程中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它包括籌資、投資、資金回收、收益分配四個有機聯繫的環節,在各活動環節中都有可能產生風險,稱之為企業的財務風險。具體包括企業的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運作風險、收益分配風險

1、長、短期資金使用分配不當。主要是短期資金大量挪作長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 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沒有深刻了解企業理財的技巧。

(2) 企業無法取得長期資金,只好挪用短期資金。一般而言,長期資金的取得較為困難,尤其是向銀行申請中長期貸款,銀行都會要求企業提出詳盡的資金計劃,包括現金流量表、還款計劃書等,有些企業的財務人員由於缺乏這種能力,所以,只好把設備抵押,獲得短期資金,挪作長期資金使用。

(3) 資產沒有保持適當的流動性。主要是固定資產的投資太大,流動資產所占的比例偏低。

2、企業的經營發展與其相應的財務結構發生錯位

一般來說,負債比例較高的財務結構,適合生產經營周期短、資金回流速度快的經營類型的企業。快速的經營周轉為企業創造的利潤,將大大超過其負債成本,尤其在央行多次降息以後,此時財務槓桿效益非常明顯,負債經營不僅給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盈利,還為企業的擴張發展、提升自身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有力的財務保障。而以權益資金為主的財務結構,則適合那些正處於投資階段,資金回籠尚待時日,豐厚的項日利潤將在中、長期以後實現的經營當中。

3、零負債使企業成為孤軍

國內企業大多數規模不大,資金都不充裕,依靠企業自有資本的力量,而不藉助外在的金融或資本的支持,最後,可能因為資金實力跟不上企業的發展步伐而失敗。因此,摸視負債經營,就等於企業放棄了資本外援這個行之有效的途徑。

只要企業掌握靈活運用危機管理這個有力武器,加強對其內外環境的檢測和研究,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對外適應能力,就能應付隨時出現的危機。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企業能對企業的財務危機管理給予足夠的重視,以使企業保持高速、健康、穩定的發展。

人才市場效率

人才市場效率越高,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時,人才就越容易流失,人才流失造成的損失也就越大,相反,如果人才市場效率很低,企業人才隊伍在一定時期就會相對穩定,不僅能夠減少人才流失損失,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財務危機進一步擴大。有些財務學者通過對財務危機成本影響因素的研究分析,認為公司規模、產品獨特性、資產專用性、產業集中度、行業前景、債務結構、資產擔保價值等是影響財務危機成本的主要因素。那麼,這些影響因素與市場效率又是什麼關係呢?這些因素能否產生影響作用,取決於市場效率。也就是說,只有在有效市場[1]中,這些因素才能對財務危機成本產生影響作用,作用的大小取決於市場效率的高低 。

視頻

財務危機成本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