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財政赤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財政赤字(Financial deficits)即預算赤字,指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在編制預算時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反映着一國政府的收支狀況。

財政赤字是財政收支未能實現平衡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世界性的財政現象。財政赤字是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額,由於會計核算中用紅字處理,所以稱為財政赤字。理論上說,財政收支平衡是財政的最佳情況,在現實中就是財政收支相抵或略有節餘。在國家實際執行財政過程中,經常需要大量的財富解決大批的問題,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這是財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個原因。赤字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是有意安排,被稱為「赤字財政」或「赤字預算」,它屬於財政政策的一種;另一種情況,即預算並沒有設計赤字,但執行到最後卻出現了赤字,也就是「財政赤字」或「預算赤字」。

為什麼會有財政赤字

,現代世界主流財政思想還是秉承凱恩斯的政府干預主義的,老百姓需求,出口需求不足怎麼辦?政府替你來花啊!我借你的錢先花出去,修橋造鐵路蓋醫院,一來你能收利息,二來我提高了需求,創造了就業,提高了GDP。3、財政赤字好不好,要看這個社會的經濟增長是否處於良性態勢,如果需求一直沒有到達潛在產出,那麼提高需求自然是可以達到經濟增長的,即使是發生了通貨膨脹也是需求拉進型的良性通貨膨脹。

赤字的計算方法

赤字率統計的國際做法財政赤字率公式表示一般為: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支出-財政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從公式看出,赤字率變化主要受到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反映經濟狀況的GDP;二是反映財政狀況的收支情況。但由於國際上對財政收支概念沒有統一的規定,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赤字率統計口徑,國內對我國財政赤字定義也存在諸多分歧。考慮到《預算法》作為財政基本法的權威地位,下面將以《預算法》為依據,以財政部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預算草案為藍本,來研究我國財政赤字的官方口徑。

由新《預算法》可知,我國預算體系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但在統計赤字時,官方僅使用一般公共預算的總收支進行計算,並不涵蓋其他三本預算的盈餘或缺口。因為按照《預算法》第9條、第10條和第11條規定,其他三本預算要做到以收定支或收支平衡,並未賦予其編列赤字的權利。那麼,一般公共預算編列赤字的法律依據體現在哪?中央預算編列赤字的依據在《預算法》第34條,並明確中央政府彌補赤字的來源為發行國債;地方的依據在《預算法》第35條,並明確地方政府彌補赤字的來源為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因此,我國財政赤字計算的標準就是一般公共預算舉借的債務,也就是中央政府發行的國債和地方政府發行的一般債券(不含專項債券)。這是最直觀的最本質的計算方法。公式為:財政赤字=當年新發行的中央政府國債+當年新發行的地方政府一般債券

可能帶來的後果1.直接後果:導致市場上的貨幣在沒有實物基礎上增加,導致通貨膨脹。2.間接後果:第一,使貨幣信用降低,傳導至金融市場上的反應就是匯率下跌,外資出逃,可能導致金融市場連鎖反應。第二,使財政紀律渙散,財政赤字貨幣化,口子一旦打開,財政部門的開源節流思想會淡化,容易對財政赤字貨幣化形成依賴,易產生沒錢就印錢的思想。第三,嚴重的財政赤字貨幣化會導致通貨膨脹嚴重,普通民眾購買力下降,社會不穩定[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