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購買力平價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購買力平價理論

 

 

 

中文名

購買力平價理論

目錄

簡介

假設條件

簡介

購買力平價理論是一種研究和比較各國不同的貨幣之間購買力關係的理論。瑞典學者較早就研究了購買力平價方面的問題。瑞典於1745--1777年曾脫離鑄幣平價而實行過浮動匯率,此後匯率劇烈波動。政府企圖通過干預保持匯率的穩定,但屢遭失敗。另外,由於瑞典參加了長達7年的英法戰爭,使國內通貨膨脹加劇。

假設條件

1、 不考慮國際貿易中的交易費用。購買力平價說忽略套利行為過程中產生的交易費用和信息不完全等問題。

2、兩國間的貿易條件相同。在國際貿易中,一個國家常常使用關稅和配額等形式限制進口,保護本國產業;出口國也常常使用出口退稅等形式補貼出口商,目的是增強其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3、沒有外匯管制。購買力平價理論前提之一是浮動匯率制,國家外匯管制也直接扭曲了購買力平價理論的邏輯基礎。

4、參比國要有統一的價格形式。如果說兩國的價格形式並不統一,一國實行價格補貼,這樣就必然導致價格歪曲,從而導致比較的結果失去意義。

5、所有商品都是可貿易的。購買力平價理論中,所有市場的商品和勞務價格單一,是通過套利行為實現的。

6、不同國家的同一種商品和勞務是可以完全替代的。

7、生產與消費結構大體相同。

8、相同勞動生產率。[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