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費曼技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費曼技巧是中國的一個專有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費曼技巧(Feyman Technique)是一種思維技巧,被社會學家拉爾夫·費曼(Ralph Feyman)在他的《探究精神》一書中提出,它是一種使用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該技巧倡導提問並從多個方面去探究一個問題,引發一股新的思維,並以回答相關問題和推斷出最有可能的答案來深入理解這個問題。

費曼技巧也是一種學習和溝通技巧,旨在幫助捕捉會談本身的主題和內容,以及弄清雙方之間的關係。該技巧建立在認知心理學的原則和社會學的理論之上,倡導對話雙方重複會話的內容,促使全面理解和深入探索會話的意義,有助於與對話者更好地溝通。

費曼技巧的提出

費曼技巧源於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運用費曼技巧,你只需花上20分鐘就能深入理解知識點,而且記憶深刻,難以遺忘。知識有兩種類型,我們絕大多數人關注的都是錯誤的那類。第一類知識注重了解某個事物的名稱。第二類知識注重了解某件事物。這可不是一回事兒。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能夠理解這二者間的差別,這也是他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事實上,他創造了一種學習方法,確保他會比別人對事物了解的更透徹。

費曼技巧可以簡化為四個單詞:Concept(概念)、Teach(教給別人)、Review(評價)、Simplify(簡化)。

費曼技巧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制定學習目標。找一張紙,寫下要學習的內容,然後自己組織語言去理解這個知識。

第二步:回顧。用手覆蓋住剛才的學習內容,把自己當作老師,想向對面坐的是你的學生,要給學生講解你的知識。這一步是費曼學習法的核心。根據學習金字塔,平時我們上課聽講、閱讀這些方式都屬於被動學習,知識的留存率只有5%~10%,也就是聽完課了,在腦海里留下的知識只有10%左右。但是通過教別人,知識的留存率可以達到90%,因為教別人是一種主動的學習方式。

第三步:開口複述講解。當你開口講的時候,你會發現,講着講着就卡殼,這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的理解這個知識,要回到知識本身繼續學習。每次講解完之後,要對不理解的地方進入再學習,循環往復。這也是費曼學習的一個核心理念。開始複述的時候想象下對面坐的學生是八歲的孩子和80歲的老人,你講複雜了,他們肯定聽不懂,你講得太枯燥,他們肯定會走神。你要怎麼講才能讓學生聽明白呢?首先你要用最簡單的名詞,不能用複雜的專業術語,不要用一個名詞去解釋另一個名詞。

你也可以用類比的方法進行複述,比如百科全書里寫到,恐龍有20英尺高,頭有六尺寬,這到底是多高呢?費曼的爸爸,就是老費曼用了非常具象化的方式來講解,他說如果恐龍來到咱們家門口,他的頭可以到達窗戶,但是它的頭卻伸不進窗戶,因為它的頭太寬。這裡就用非常形象的方法介紹了恐龍的大小,因為教學是一種主動輸入知識之後再主動輸出的過程,這樣知識就理解更加的深刻了。

第四步:簡化。最後再用最簡練的語言去講述這個知識,記住不要用專業術語,不要用複雜的理論,簡化再簡化,經過這一系列的操作,這個知識我們就很難忘記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