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貽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貽誤

來自 360娛樂網 的圖片

貽誤 是一個漢語詞彙,動詞,讀音yí wù,意思是指錯誤 遺留下去,使受到壞的影響,也指因拖延時間或錯過 時機誤事,出自《後漢書·蔡邕傳》。 [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貽誤 [2]

外文名稱 mislead

拼音 yí wù

同義詞 耽誤

注音 ㄧˊ ㄨˋ

近義詞 耽誤、耽擱

基本解釋

釋義

(1) [mislead]∶錯誤引領,使入歧途

例:貽誤青年、貽誤戰機、貽誤農時

(2) [affect adversely;bungle]∶錯誤遺留下去,使受到壞的影響。

例:貽誤工作。

用法

常跟機會類的抽象名詞連用。如貽誤時機。

引申

貽誤後學

yí wù hòu xué

釋義:後學,後來的學習者。錯誤遺留下去,使後來學習的人受到不好的影響。

出處:

《後漢書·蔡邕傳》:"邕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貽誤後學。"

示例: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回:"我現在要給他刻集子,看見裡頭很多不通的、欺人的、錯誤的,我要給他大大改削,免得貽誤後學。"

引證解釋

亦作" 貽悞 "。耽誤。

1.《紅樓夢》第九三回:"若有並未告假,私自出去,傳喚不到,貽誤公事的,立刻給我打了攆出去!"

2.太平天國洪仁玕 《戒浮文巧言諭》:"倘或聽之不聰,即將貽誤非淺。"

3. 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卷二:"儻再不知自愛,貽悞公事,白簡具在,不能為爾輩恕矣。"

4.魯迅 《書信集·致李樺》:"在信中發表個人意見不要緊,倘一公開,深恐貽誤大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