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賈悅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賈悅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賈悅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諸城市

賈悅鎮,隸屬山東省諸城市,地處諸城西部,東連舜王街道,南鄰五蓮縣汪湖鎮,西接莒縣東莞鎮和沂水縣富官莊鄉,西北與安丘市石埠子鎮隔河相望,東北與石橋子鎮毗鄰。鎮人民政府駐地距諸城城區25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284.09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賈悅鎮戶籍人口為109781人。 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第三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秋,屬諸莒邊縣。2007年8月,撤銷孟疃鎮、馬莊鎮,併入賈悅鎮。截至2020年6月,賈悅鎮轄27個社區,鎮人民政府駐賈悅東村。 2019年,賈悅鎮有工業企業11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6個。 [1]

位置境域

賈悅鎮地理位置地處諸城西部,東連舜王街道,南鄰五蓮縣汪湖鎮,西接莒縣東莞鎮和沂水縣富官莊鄉,西北與安丘市石埠子鎮隔河相望,東北與石橋子鎮毗鄰。鎮人民政府駐地距諸城城區25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284.0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賈悅鎮鎮域境除西南、西北部為起伏較大的丘陵外,多為波狀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0米,最高點朱家官莊南嶺,海拔193米,最低點馬家河村東,海拔72米。

水文

賈悅鎮境內有賈悅河、太古莊河、韓莊河、閘河、渠河、哨子河等6條河流,均屬濰河水系。

人口

2011年末,賈悅鎮轄區總人口10.9萬人,城鎮化率5.3%。另有流動人口1146人。總人口中,男性5.5萬人,占50.6%,女性5.4萬人,占49.4%,14歲以下1.6萬人,占14.5%,15~64歲7.3萬人,占67.4%,65歲以上2萬人,占18.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0.9萬人,占99.99%,有苗、回、滿3個少數民族,共20人,占0.01%。2011年,人口出生率9.2‰,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長率3.8‰。 2017年末,賈悅鎮常住人口為93918人。 截至2019年末,賈悅鎮戶籍人口為10978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賈悅鎮有財政總收入0.8億元,比上年增長77.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45億元,比上年增長55.9%,人均財政收入414元,比上年增長5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92.5萬元,增值稅766.4萬元,企業所得稅331.7萬元。 2019年,賈悅鎮有工業企業11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6個。

農業

2011年,賈悅鎮耕地面積23.46萬畝,人均2.15畝,水澆地占95%。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6.1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糧食產量15.4萬噸,其中小麥6.9萬噸,玉米8.5萬噸。經濟作物以黃煙、瓜菜為主。2011年,黃煙種植面積4萬畝,瓜菜種植面積5萬畝。 賈悅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肉雞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5.1萬頭,年末存欄12.5萬頭,肉雞飼養量960萬隻,年末存欄210萬隻。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賈悅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88個,各類文化專業戶45戶,各類圖書室50個,藏書18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成員84人。廣播電視2011年末,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1.5萬戶,入村率達10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賈悅鎮有幼兒園40所,在園幼兒2269人,專任教師122人,小學22所,在校生4681人,專任教師29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3所,在校生2586人,專任教師272人,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42萬元,比上年增長371.7%。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6%,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賈悅鎮有醫院3處,社區衛生服務站27個,病床24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2張,固定資產總值205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4名,其中執業醫師39人,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士3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1萬人次。188個村實行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賈悅鎮有學校體育場8個,27個社區都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社會保障

2011年,賈悅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戶,人數60人,支出13萬元。醫療救助84人次,共支出25.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43戶,人數2739人,支出.330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4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04萬元。敬老院床位260張,集中供養農村五保人員163人。社區服務中心27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0萬元,使24人(次)困難群眾受益。轉移農村勞動力2438人,新增就業再就業人員308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