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資產評估檔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資產評估檔案是一個專有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資產評估檔案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執行資產評估業務形成的,反映資產評估程序實施情況、支持評估結論的工作底稿、資產評估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

資產評估檔案的作用和對《檔案準則》的重要性的認識

資產評估檔案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資產評估檔案是資產評估歷史的沉澱

資產評估檔案記錄了資產評估行業的歷史,是行業產生、成長、壯大的見證者。一九八八年三月大連會計師事務所對大連煉鐵廠擬出資的建築和機電設備的資產評估檔案,拉開見證了我國資產評估的序幕產生。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隨着我國改革開放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發展推進,廣大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積極投身資產評估事業,在對外開放和國企改制過程中形成的一份份的資產評估檔案,見證了資產評估行業的成長。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促進和推動了資產評估行業不斷發展,資產評估業務收入不斷提升,資產評估機構的規模和從業人員隊伍不斷壯大,資產評估的技術水平和執業質量也不斷提高。這些也都可從一份份資產評估檔案中見證。資產評估檔案凝聚了資產評估人辛勤汗水和聰明智慧,見證了資產評估行業頑強拼搏不斷成長、不斷發展的歷程,是資產評估人經驗的沉澱,是資產評估行業文化的傳承,是資產評估行業後續發展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資產評估檔案是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的「保護傘」

資產評估檔案是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工作內容和過程的記錄,是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盡職勤勉的最好證明。大家知道,資產評估是資產價值發現、價值判斷的專業活動,資產評估準則對這一專業活動的程序、方法、披露要求等作出做出了相應的規定。由於開展這一活動的環境條件和從事這一活動的主體和客體的不同,資產評估的結果有一定的差異甚至大相徑庭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未盡職勤勉,甚至有意為之,還是環境條件所局限,這都需要資產評估檔案來證明。資產評估檔案能證明評估專業人員是否做了必須做的、做法是否符合規定、依據是否已經過必要的核實、客觀上是否存在重大失誤、主觀上是否有故意,就能證明評估機構和評估專業人員有沒有相應的責任,對資產評估機構和評估專業人員檔案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資產評估檔案不但是資產評估歷史的沉澱,也是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的「保護傘」,因此制定和完善《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檔案》十分重要,學習領會並嚴格按照《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檔案》的規定指導檔案的編制、管理和使用,將有力有利於促進資產評估行業的健康發展。

做好資產評估檔案工作的建議

資產評估準則的制定和修訂,為資產評估機構和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了堅強的技術和規範支撐,但還需要資產評估機構和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將其落實到工作中,廣大資產評估機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檔案》(以下簡稱《檔案準則》)。

(一)結合評估機構實際做好資產評估檔案管理制度建設

準則內容再具體,規定再詳細,還是原則性的,框架性的,資產評估機構應該結合本機構的實際按照準則的要求制定或進一步完善各自具體的檔案管理制度。比如在檔案管理的部門、人員、具體介質的選擇、編制歸集使用等的具體流程等作出明確、具體化的規定等。

(二)充分重視資產評估檔案的編制工作

大家都清楚,提高資產評估檔案的編制質量是保證檔案質量的關鍵,因此資產評估機構和評估專業人員要認真學習《檔案準則》,充分領會準則的精神實質,以實際行動扎紮實實地編制好資產評估檔案,充分關注檔案的充分性、完整性和邏輯性,切切實實地提高每一份資產評估檔案的質量。

(三)進一步落實檔案的收集和保管工作

檔案的收集和保管工作做不好,檔案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資產評估機構應明確業務部門和檔案保管部門及人員在檔案的歸集、保管、借閱等環節的責任,應關注檔案介質的理化特性,採用切實有效的手段履行資產評估檔案在法定年限內的保管責任。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檔案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範資產評估檔案的形成及管理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資產評估檔案,是指資產評估機構開展資產評估業務形成的,反映資產評估程序實施情況、支持評估結論的工作底稿、資產評估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

納入資產評估檔案的資產評估報告應當包括初步資產評估報告和正式資產評估報告。

第三條 資產評估機構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準則的規定建立健全資產評估檔案管理制度並妥善管理資產評估檔案。

第四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

第二章 工作底稿的編制

第五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編制工作底稿。

第六條 工作底稿應當反映資產評估程序實施情況,支持評估結論。

第七條 工作底稿應當真實完整、重點突出、記錄清晰。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可以根據資產評估業務具體情況,合理確定工作底稿的繁簡程度。

第八條 工作底稿可以是紙質文檔、電子文檔或者其他介質形式的文檔,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資產評估業務具體情況和工作底稿介質的理化特性謹慎選擇工作底稿的介質形式。

第九條 工作底稿通常分為管理類工作底稿和操作類工作底稿。

管理類工作底稿是指在執行資產評估業務過程中,為受理、計劃、控制和管理資產評估業務所形成的工作記錄及相關資料。

操作類工作底稿是指在履行現場調查、收集評估資料和評定估算程序時所形成的工作記錄及相關資料。

第十條 管理類工作底稿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一)資產評估業務基本事項的記錄;

(二)資產評估委託合同;

(三)資產評估計劃;

(四)資產評估業務執行過程中重大問題處理記錄;

(五)資產評估報告的審核意見。

第十一條 操作類工作底稿的內容因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和評估方法等不同而有所差異,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一)現場調查記錄與相關資料,通常包括:

1.委託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提供的資料,如:資產評估明細表,評估對象的權屬證明資料,與評估業務相關的歷史、預測、財務、審計等資料,以及相關說明、證明和承諾等;

2.現場勘查記錄、書面詢問記錄、函證記錄等;

3.其他相關資料。

(二)收集的評估資料,通常包括:市場調查及數據分析資料,詢價記錄,其他專家鑑定及專業人士報告,其他相關資料。

(三)評定估算過程記錄,通常包括:重要參數的選取和形成過程記錄,價值分析、計算、判斷過程記錄,評估結論形成過程記錄,與委託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溝通記錄,其他相關資料。

第十二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收集委託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提供的資產評估明細表及其他重要資料作為工作底稿,應當由提供方對相關資料進行確認,確認方式包括簽字、蓋章或者法律允許的其他方式。

資產評估項目所涉及的經濟行為需要批准的,應當將批准文件歸檔。

第十三條 工作底稿中應當反映內部審核過程。

第十四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資產評估業務特點和工作底稿類別,編制工作底稿目錄,建立必要的索引號,以反映工作底稿間的勾稽關係。

第三章 資產評估檔案的歸集和管理

第十五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通常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日後90日內將工作底稿、資產評估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歸集形成資產評估檔案,並在歸檔目錄中註明文檔介質形式。重大或者特殊項目的歸檔時限為評估結論使用有效期屆滿後30日內。

第十六條 資產評估委託合同、資產評估報告應當形成紙質文檔。評估明細表、評估說明可以是紙質文檔、電子文檔或者其他介質形式的文檔。

同時以紙質和其他介質形式保存的文檔,其內容應當相互匹配,不一致的以紙質文檔為準。

第十七條 資產評估機構應當在法定保存期內妥善保存資產評估檔案,保證資產評估檔案安全和持續使用。資產評估檔案自資產評估報告日起保存期限不少於十五年;屬於法定資產評估業務的,不少於三十年。資產評估檔案應當由資產評估機構集中統一管理,不得由原製作人單獨分散保存。

第十八條 資產評估機構不得對在法定保存期內的資產評估檔案非法刪改或者銷毀。

第十九條 資產評估檔案的管理應當嚴格執行保密制度。除下列情形外,資產評估檔案不得對外提供:

(一)國家機關依法調閱的;

(二)資產評估協會依法依規調閱的;

(三)其他依法依規查閱的。

第四章 附則

第二十條 本準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於2017年9月8日發布的《關於印發<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檔案>的通知》(中評協〔2017〕34號)中的《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檔案》同時廢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