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資源自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界中人類可以直接獲得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可分為三類,一是不可更新資源,如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能形成;二是可更新資源,指生物、水、土地資源等,能在較短時間內再生產出來或循環再現;三是取之不盡的資源,如風力、太陽能等,被利用後不會導致貯存量減少。自然保護的中心任務就是保護、增殖(指可更新資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以提高資源的再生和繼續利用的能力,求得環境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統一。[1]

[]

自然資源定義

《辭海》對自然資源的定義為: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類加工製造的原材料)並有利用價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礦藏、水利、生物、氣候、海洋等資源,是生產的原料來源和布局場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定義為:在一定的時間和技術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的總稱。 于光遠的定義 于光遠的定義為: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經人類加工的資源,如土地、水、生物、能量和礦物等。 狹義的自然資源 狹義的自然資源只包括實物性資源,即在一定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產生生態價值或經濟價值,從而提高人類當前或可預見未來生存質量的天然物質和自然能量的總和。廣義的自然資源則包括實物性自然資源和舒適性自然資源的總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對自然資源的定義 在一定時間和一定條件下,能產生經濟效益,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條件。 自然資源屬性: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通常稱為自然資源,可分為有形自然資源(如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等)和無形的自然資源(如光資源、熱資源等)。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對自然資源,可分類如下: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自然資源分類

自然資源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可更新自然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自然資源可劃分為: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是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利用與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動植物資源和微生物資源等。生物資源具有再生機能,如利用合理,並進行科學的撫育管理,不僅能生長不已,而且能按人類意志,進行繁殖更生;若不合理利用,不僅會引起其數量和質量下降,甚至可能導致滅種。在生物資源信息欄目中,設有動物資源信息,植物資源信息,微生物資源信息,自然保護區與生物多樣性信息等子欄目。 植物資源是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利用與可能利用的植物,包括陸地、湖泊、海洋中的一般植物和一些珍稀頻危植物。植物資源既是人類所需的食物的主要來源,還能為人類提供各種纖維素和藥品、在人類生活、工業、農業和醫藥上具有廣泛的用途。 中國幅員廣闊,地形複雜,氣候多樣,植被種類豐富,分布錯綜複雜。在東部季風區,有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中、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亞熱帶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寒溫帶針葉林,以及亞高山針葉林、溫帶森林草原等植被類型。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區,有乾草原、半荒漠草原灌叢、干荒漠草原灌叢、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叢等植被類型。植物種類多,據統計,有種子植物300科、2980個屬、24600個種。其中被子植物2946屬(占世界被子植物總屬的23.6%)。比較古老的植物,約占世界總屬的62%。有些植物,如水杉、銀杏等,世界上其他地區現代已經絕滅,都是殘存於中國的「活化石」。種子植物兼有寒、溫、熱三帶的植物,種類比全歐洲多得多。此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栽培植物。從用途來說,有用材林木1000多種,藥用植物4000多種,果品植物300多種,纖維植物500多種,澱粉植物300多種,油脂植物600多種,蔬菜植物也不下80餘種,成為世界上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動物資源是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利用與可能利用的動物,包括陸地、湖泊、海洋中的一般動物和一些珍稀頻危動物。動物資源既是人類所需的優良蛋白質的來源,還能為人類提供皮毛、畜力、纖維素和特種藥品、在人類生活、工業、農業和醫藥上具有廣泛的用途。 中國是世界上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據統計,全國陸棲脊椎動物約有2070種,占世界陸棲脊椎動物的9.8%。其中鳥類1170多種、獸類400多種、兩棲類184種,分別占世界同類動物的13.5%、11.3%和7.3%。在西起喜馬拉雅山—橫斷山北部—秦嶺山脈—伏牛山—淮河與長江間一線以北地區,以溫帶、寒溫帶動物群為主,屬古北界,線南地區以熱帶性動物為主,屬東洋界。其實,由於東部地區地勢平坦,西部橫斷山南北走向,兩界動物相互滲透混雜的現象比較明顯。 微生物資源是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利用與可能利用的以菌類為主的微生物,所提供的物質,在人類生活和工業、農業、醫藥諸方面能發揮特殊的作用。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由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等部分組成。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點。 農業資源 農業資源是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經濟資源的總稱。農業自然資源含農業生產可以利用的自然環境要素,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等。農業經濟資源是指直接或間接對農業生產發揮作用的社會經濟因素和社會生產成果,如農業人口和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農業技術裝備、包括交通運輸、通訊、文教和衛生等農業基礎設施等。本欄目重點是給出農業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這裡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等資源。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屬於再生的自然資源。反映森林資源數量的主要指標是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它不僅能夠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多種寶貴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夠為人類經濟生活提供多種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夠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止和減輕旱澇、風沙、冰雹等自然災害;還有淨化空氣、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時森林還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哺育着各種飛禽走獸和生長着多種珍貴林木和藥材。 國土資源 國土資源 [3]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國土資源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管轄的含領土、領海、領空、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在內的資源(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其它社會經濟資源)的總稱;狹義國土資源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管轄範圍內的自然資源。國土資源具有整體性、區域性、有限性和變動性等特點。國土資源一般包含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兩個方面。 土地資源是在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可以被人類利用的土地,是一個由地形、氣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組成的自然綜合體,也是人類過去和生產勞動的產物。因此,土地資源既具有自然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是「財富之母」。土地資源的分類有多種方法,在我國較普遍的是採用地形分類和土地利用類型分類: (1)按地形,土地資源可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這種分類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礎。一般而言,山地宜發展林牧業,平原、盆地宜發展耕作業。 (2)按土地利用類型,土地資源可分為已利用土地即耕地、林地、草地、工礦交通居民點用地等;宜開發利用土地即宜墾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澤灘涂水域等;暫時難利用土地即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這種分類着眼於土地的開發、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評價已利用土地資源的方式、生產潛力,調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以及進一步開發利用的方向途徑,查明暫不能利用土地資源的數量、分布,探討今後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對深入挖掘土地資源的生產潛力,合理安排生產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學依據。 中國土地資源有四個基本特點:絕對數量大,人均占有少;類型複雜多樣,耕地比重小;利用情況複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地區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一)絕對數量大,人均占有少 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資源論,在面積位居世界前12位的國家中,中國居第11位。按利用類型區分的中國各類土地資源也都具有絕對數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點。 (二)類型複雜多樣,耕地比重小 中國地形、氣候十分複雜,土地類型複雜多樣,為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和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也要看到,有些土地類型難以開發利用。例如,中國沙質荒漠、戈壁合占國土總面積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難度很大。而對中國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的耕地,所占的比重僅10%多些。 (三)利用情況複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 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由於中國自然條件的複雜性和各地歷史發展過程的特殊性,中國土地資源利用的情況極為複雜。例如,在廣闊的東北平原上,漢民族多利用耕地種植高粱、玉米等雜糧,而朝鮮族則多種植水稻。山東的農民種植花生經驗豐富,產量較高,河南、湖北的農民則種植芝麻且收益較好。在相近的自然條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區就形成了全國性的桑蠶飼養中心等等。 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地資源開發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土地的生產力水平會有明顯差別。例如,在同樣的亞熱帶山區,經營茶園、果園、經濟林木會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任憑林木自然生長,無計劃地加以砍伐,不僅經濟效益較低,而且還會使土地資源遭受破壞。 (四)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這裡所說的分布不均,主要指兩個方面:其一,具體土地資源類型分布不均。如有限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地區,草原資源多分布在內蒙古高原的東部等。其二,人均占有土地資源分布不均。 不同地區的土地資源,面臨着不同的問題。中國林地少,森林資源不足。可是,在東北林區力爭采育平衡的同時,西南林區卻面臨重大、林木資源浪費的問題。中國廣闊的草原資源利用不充分,畜牧業生產水平不高,然而,在局部草原又面臨過度放牧、草場退化的問題。 礦產資源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而形成的,埋藏於地下或出露於地表,並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體。礦產資源屬於非可再生資源,其儲量是有限的。世界已知的礦產有160多種,其中80多種應用較廣泛。按其特點和用途,通常分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能源礦產三大類。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如鐵主要分布於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最集中,而東南沿海各省則很少。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具有相當的集中,如鎢礦,在19個省區均有分布,儲量主要集中在湘東南、贛南、粵北、閩西和桂東—桂中,雖有利於大規模開採,但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壓力。為使分布不均的資源在全國範圍內有效地調配使用,就需要加強交通運輸建設。 海洋資源 海洋資源是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礦產及海洋化學資源等的總稱。海洋生物資源以魚蝦為主,在環境保護和提供人類食物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海洋能源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氣、潮汐能、波浪能以及海流發電、海水溫差發電等,遠景發展尚包括海水中鈾和重水的能源開發。海洋礦產資源包括海底的錳結核及海岸帶的重砂礦中的鈦、鋯等。海洋化學資源包括從海水中提取淡水和各種化學元素(溴、鎂、鉀等)及鹽等。海洋資源的開發較之陸地複雜,技術要求高,投資亦較大,但有些資源的數量卻較之陸地多幾十倍甚至幾千倍,因此,在人類資源的消耗量愈來愈大,而許多陸地資源的儲量日益減少的情況下,開發海洋資源具有很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 氣象資源 氣候資源是在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利用的太陽輻射所帶來的光、熱資源以及大氣降水、空氣流動(風力)等。氣候資源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很大影響,既具有可長期可用性,又具有強烈的地域差異性。 能源資源 能源資源是在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可為人類提供的大量能量的物質和自然過程,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風、流水、海流、波浪、草木燃料及太陽輻射、電力等。能源資源,不僅是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也是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可持續發展關係極其密切。 1.按其形成和來源分類: (1)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如:太陽能、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生物能等。 (2)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熱能。 (3)天體引力能, 如:潮汐能。 2.按開發利用狀況分類: (1)常規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生物能。 (2)新能源, 如:核能、地熱、海洋能、太陽能、沼氣、風能。 3.按屬性分類: (1)可再生能源, 如:太陽能、地熱、水能、風能、生物能、海洋能。 (2)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核能。 4.按轉換傳遞過程分類: (1)一次能源,直接來自自然界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沼氣、汽油、柴油、焦炭、煤氣、蒸汽、火電、水電、核電、太陽能發電、潮汐發電、波浪發電等。 礦產資源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如鐵主要分布於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最集中,而東南沿海各省則很少。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相對集中,如鎢礦,雖然在19個省區均有分布,但儲量主要集中在湘東南、贛南、粵北、閩西和桂東——桂中,儘管有利於大規模開採,但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壓力。為使分布不均的資源在全國範圍內有效地調配使用,亟須加強交通運輸建設。 水資源 水資源是自然界中可以流態、固態、氣態三態同時共存的一種資源,為在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可為人類利用和可能利用的的一部分水源,如淺層地下水、湖泊水、土壤水、大氣水和河川水等。 河流和湖泊是中國主要的淡水資源,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是中國的五大淡水湖。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着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產。中國人均徑流量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徑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資源最多,人均徑流量約4000立方米。長江流域稍高於全國平均數,約為2300~2500立方米。海灤河流域是全國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人均徑流量不足250立方米。 中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卻是南少北多。比如,中國小麥、棉花的集中產區——華北平原,耕地面積約占全國的40%,而水資源只占全國的6%左右。水、土資源配合欠佳的狀況,進一步加劇了中國北方地區缺水的程度。 中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係為最多,其次為雅魯藏布江水系。黃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較大的水能蘊藏量。已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從數量變化的角度分類: 1.耗竭性自然資源。它以一定量蘊藏在一定的地點,並且隨着人們的使用漸減少,直至最後消耗殆盡。礦藏資源就是一種典型的耗竭性自然資源。 2.穩定性自然資源。它具有固定性和數量穩定性的特徵。如土地資源。 3.流動性自然資源,也稱再生性資源。這種資源總是以一定的速率不斷再生,同時又以 一定的速率不斷消失,如陽光、水(水域資源除外)、森林等。 流動性自然資源又可以分為兩小類:一是恆定的流動性自然資源。它們在某一時點的資源總員總是保持不變,如陽光資源和水能資源等。二是變動的流動性自然資源。它們在某一時點的資源總量會由於人們的開發使用而發生變化,如森林資源和水體資源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