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何七判官昌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何七判官昌浩》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贈何七判官昌浩》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當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即詩人逝世的前一年。當時詩人飽經滄桑,體弱多病,遭受了政治上最沉重的打擊。

這是一首具有強烈進取精神的政治抒情詩,表現了詩人不甘心老死阡陌之間,決心乘風破浪,為世人做一番排難解紛的大事業的崇高志趣。此詩前半寫不願白首為郎,而願拚劍沙漠,建立功業;後半贊何判官有管、樂之才,願與之同驅疆場,為國立功。全詩抒寫遠大理想,洋溢着努力進取的積極精神,表現了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

詩詞大意是;有時我忽覺心情惆悵,兀然獨坐直至夜半。天亮時空懷壯志,仰天長嘯,,欲為世間解亂釋紛,一展懷抱。我的心隨長風直上萬里,吹散天空中的浮雲。我羞作濟南伏生,九十多歲了還在啃書本,吟誦古文。不如撰劍而起.到沙漠上去拚殺廝鬥,為國立功。一輩子老死於阡陌之間,怎能揚大名呢?夫子您是當今的管仲和樂毅,英才名冠三軍。我想您終會一起建功立業,豈能一輩子與長沮、桀溺為伍呢?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贈何七判官昌浩》[1]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贈何七判官昌浩》

有時忽惆悵,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嘯咤,思欲解世紛。

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雲。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

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勳。老死阡陌間,何因揚清芬。

夫子今管樂,英才冠三軍。終與同出處,豈將沮溺群。

詞句注釋

⑴何七:何昌浩,排行第七,故稱何七。安旗云:」似為幽州節度使判官「。判官:節度使屬官。

⑵匡坐:正坐。夜分:夜半。

⑶平明:天明。嘯咤:高號長嘯。

⑷紛:世間的紛爭。

⑸濟南生:即西漢伏生,名勝,濟南人。曾為秦博士,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傳九篇,即今文《尚書》。漢文帝時召伏生,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晁錯往受之。見《漢書·伏生傳》

⑹夫子:指何昌浩。管樂:指春秋時齊相管仲、戰國時燕國名將樂毅。

⑺將:與。沮溺:指春秋時兩位著名隱士長沮、桀溺。見《論語·微子》。

作品鑑賞

此詩最顯著的特點是善於抒發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苦悶,最終以擺脫這種苦悶而展示出詩人樂觀向上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可分三段,第一段為前四句。開篇」有時忽惆悵,匡坐至夜分「兩句,直接點出積鬱於心的」惆悵「。這惆悵雖僅時而出現,但對積極進取、樂觀豪爽的詩人來說,卻也是非常嚴重的。為此,他正襟危坐,自夜至明,最後竟不得不用長嘯聲來加以發泄:」平明空嘯咤!「然而,」嘯咤「是無濟於事的,只不過聊以發泄胸中的不平之氣而已,所以用了一個」空「字。」思欲解世紛「,用了戰國時魯仲連的典故。由此可以看出詩人之所以」惆悵「,原因是為了解除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苦難。這就是全詩的主旨所在。詩中的矛盾和苦悶心情也是產生於這裡。

詩的第二個特點便是在積極用世和消極思想的對比之中進行多層次的交叉抒寫。這一特點主要體現在詩的第二段。這一段共八句,在揭示詩人內心活動方面較之第一段更加深入具體。」心隨長風去,吹散萬里雲「二句,上承」解世紛「作飛動的描寫,用以狀寫理想與抱負的遠大。這是正面的直抒。」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是反面的對比。就李白看來,面對安史之亂的混亂局面,即使自己已年逾花甲,但也不能像伏生那樣,老死於經文之中,於國於民毫無補益。這是一層。」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勳「又是一層。這兩句承上而言。如果自己不能乘風破浪,實現」濟蒼生,安黎元「的抱負,那麼,也應在國難當頭之時,拔劍而起,為統一祖國而建立功勳。這是正面的發揮。」老死阡陌間,何因揚清芬「又是反面的對比。

詩的第三個特點是把古人、友人與自己交織在一起來加以描寫。這明顯地體現在第三段,即最後四句裡邊。」夫子今管樂,英才冠三軍。「詩人用管仲、樂毅來比喻何昌浩,同時,也是在寫自己的懷抱。李白在詩中多次把管仲、樂毅作為自己仰慕和效法的榜樣。最後」終與同出處,豈將沮溺群「二句表示,自己將跟何昌浩一樣,為國為民干一番事業,而決不能像長沮、桀溺那樣做逃避現實的隱士。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李白:不朽的詩人

參考資料